虹口区 | 构筑新时代双拥大格局,追求新时代创建高质量

虹口区八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次蝉联“上海市双拥模范区”。面对荣誉,虹口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双拥办部署要求,不断巩固双拥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提高站位,健全体系,构筑双拥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310104646.jpg


图片说明:2019年12月6日虹口区创建双拥模范区实地检查汇报会


领导到位,以上率下扎实推进

把双拥工作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军地单位的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全部由“一把手”挂帅,每年年初召开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全年工作。区委专题会、区委议军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双拥工作专题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四套班子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定期走访慰问部队,注重排忧解难实效。

覆盖到位,构建完善保障体系

成立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各街道、居委挂牌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212个。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虹口支行以及虹口邮政公司下属网点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点”,进一步扩大退役军人服务覆盖面。

宣传到位,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大力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活动,表彰了一批“最美退役军人”“爱军精武标兵”和“好军嫂”;围绕“拯救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编撰印发部队老将军、老战士回忆录《永恒的军魂》等,推进全民国防和双拥教育实践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连队;隆重举行悬挂光荣牌工作启动仪式。

聚焦备战,深化共建,服务改革助强军

主动作为,助力部队停偿改革

2017年虹口区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发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法律援助、维护稳定等方面为部队停偿工作提供大力支持,确保驻区部队顺利完成改革任务。

拓展领域,深度推进军民共建

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各部门、驻区各部队重大工程的重要发展计划,统筹整理后列入全区发展规划;支持推进军改,在拆违整治、产业规划等多领域加强合作,制定服务国防改革的重大项目;组建“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构建军地信息网络一体化,实施军地联合保障,不断完善战时国防动员指挥体系。

瞄准需求,服务部队练兵备战

保质保量完成征兵工作;举办5期驻区部队400余名军人子女“爱心暑托班”;积极提供官兵、军属免费体检诊疗、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服务达7000余人次。2017年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部队培养心理咨询人才。建立现役军人立功奖励制度,积极建设“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人武部法律咨询点和发放“法律援助卡”,免费为军人军属高效办理涉法案件。

军地合力,共建美好生活环境

区相关部门进部队指导开展垃圾分类、帮助垃圾清运和建设垃圾箱房。驻区部队积极参加“清洁家园,美丽虹口”行动,军地合力打造了以“垃圾分类新时尚,军民共建美家园”为主题,集展示、教育、培训、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类宣传示范基地“彩虹小屋”,推进军民共建美好家园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情注官兵,破解难点,拥军优属办实事


微信图片_20210310104657.jpg


图片说明:2019年7月19日虹口区召开双拥模范创建动员部署会


优先保障,关爱“后代”

建立“区驻区部队军人子女入学通气会”“入学政策咨询会”等制度,统筹教育资源,每年协调安排100余名军人子女进入教育资源优质学校。坚持在入学政策上向任务作战部队倾斜,确保符合条件的驻区部队子女入学率达到100%。

规范统筹,拓宽“后路”

推行“培训考核、积分竞岗、双选对接”等转业安置办法和实行“按分排序、按序选岗”退役士兵安置办法,通过规范流程、内部挖潜、统筹编制等方式,积极面对安置压力,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接收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无军籍职工。目前,虹口区由地方服务管理的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人数居全市前列。

多措并举,巩固“后院”

出台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实施意见、军嫂安置联席会议制度,指令性安置飞行员、驻守海岛等特殊岗位军属12人进事业单位岗位。着力做好外省市公务员、事业编制军官家属的安置协调工作,对暂时从事公益性岗位的给予补贴。共安排军属就业121人,技能培训500余人次。

深化创新,彰显特色,打造双拥新亮点

着力夯实基础,确保政策落实

截至2019年6月,共采集3.5万余条退役军人等信息并审核输入,现已进入常态化的更新维护,核实近4300名退役士兵社保补缴接续工作。保障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优抚补助、无军籍离退休人员退休工资、军休干部离退休工资以及牺牲军人、病故军休干部一次性抚恤金。

打造品牌特色,持续“关爱功臣”

每年投入市、区级财政资金200余万元,开展主题活动91个,服务优抚对象1.5万余人次。2018年起启动红星工程“宜居梦”项目,为功臣、烈属等困难家庭改造厨卫24户,相关做法经验在全市推广。

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实事项目

充分发挥拥军优属基金会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专业、平台优势,设立开展文化拥军、智力拥军等8大类60个实事项目,支持部队信息、人才、文化设施、家属院等建设。

贯标试点引路,改善军休服务

2017年,积极推进“军休服务标准化建设”贯标试点工作,军休干部一所被列为全市首批试点的6家单位之一,军休干部二所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于2019年5月通过了标准化工作验收。目前这两个军休所的软硬件建设已走在全市前列,均被评为“全国和谐军休家园”。

军地同心携手,助推公益事业

坚持开展“军徽照晨曦”助学专项活动和“军徽映夕阳”助老专项活动;海军上海基地与驻地形成“党建互促,文化互兴,服务互助”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