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医”如既往!海医大军医“双节”期间守护生命不断线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

  对海军军医大学军医来说

  并不是休息的假期

  而是另一个需要坚守的“战场”

  他们用救死扶伤的行动证明

  有一种坚守,不分节假日

  有一种担当,叫做人民军医

 

640 (6).jpg

  △大学军医节日救人的事迹被众多网友点赞

 

  高反失温,专业施救

 

  10月2日,四川党岭村卓雍措附近海拔4300米的徒步路线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急诊科医生刘月娥、马雪倩随队途经此处,敏锐发现一名女孩被搀扶艰难前行,步态踉跄、精神萎靡。二人立即快步上前,初步诊断女孩为急性高原反应,且已出现明显失温症状。

 

640 (7).jpg

  △多方救援力量联合转运患者

 

  两位医生依托多年临床急救经验,迅速使用应急保温毯紧贴皮肤包裹,外层叠加衣物并重点对头部、手脚等末梢部位进行防护,阻断热量流失。同时快速少量多次喂服高糖口服液补充能量,并使用氧气设备缓解女孩的高原反应。在专业施救下,女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为后续救治抢下关键“黄金时间”。

 

  机械绞伤,紧急手术

 

640 (7).png

 △患者手部被绞肉机紧紧“咬住”

 

  10月6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急诊室里的一幕让人心疼。一名患者被送来时,血肉模糊的手臂与冰冷的绞肉机紧紧缠绕。患者血压骤降、面色苍白,已陷入休克。骨科创伤病区专家联合多学科团队立即展开紧急救治。在麻醉保障下,医生们小心翼翼取出肢体,但诊断结果令人痛心:前臂毁损严重,必须截肢保命。

 

640 (8).png

  △专家团队紧急为伤者进行手术

 

  从患者接诊到被推入手术室,全程仅仅50分钟。这背后,是科室成熟的“多学科协同处置路径”的高效运转。当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医护人员被汗水浸透的手术衣,成了这场紧急救治最无声的见证。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骨科创伤病区共接诊超过800人次急诊患者,接连完成了32台持续至深夜的急诊手术。

 

  跨国转运,生命接力

 

640 (9).png

  △患者跨国转运抵达医院

 

  10月3日,一通越洋电话给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脊柱脊髓伤救治中心团队带来挑战。一名在摩洛哥高处坠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高位瘫痪的患者,正通过国际医疗包机紧急转运回国。一场由中国驻摩洛哥王国大使馆协调、跨越万里的“生命接力”全速启动。

 

640 (10).png

  △医护团队接诊患者

 

  当飞机落地,绿色通道立即开启,患者从机场被直接送入抢救室。专家团队精准解除神经压迫,重建颈椎稳定。当最后一枚螺钉被精准置入,监护仪上平稳的波形让所有人松了口气。假期期间,脊柱脊髓伤治疗中心团队共收治10余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现每例急危重患者均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所有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均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

  他们错过与家人的团聚

  却守护了千万家的团圆

  他们无缘窗外的喧嚣

  却在病房点燃生命希望

  他们既是军人,也是医者

  既是守护海疆的卫士

  也是护佑军民健康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