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普陀 | 94岁抗战老战士观礼阅兵归来,他这样说......

 

640 (24).jpg

 

  9月8日下午,普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同志一行走访慰问了94岁抗战老战士李克彬,为他送上诚挚问候。几天前,李克彬刚刚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

 

640 (25).jpg

 

  谈起那天的经历,李克彬的眼神仍透着光。“当时我和其他几位老战士坐在第一排,从天安门城楼向下看,我感到很激动,现在我们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得非常强大。”虽然老同志的语言很朴素,但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朴实有力。李克彬说:“能够作为为数不多的抗战老战士参加观礼,是我一生的荣耀。”

 

微信图片_2025-09-12_100352_825.jpg

 

  那一刻,对李克彬来说,不仅是荣耀,更像是一场时光倒流。他望着广场上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不禁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参军的场景。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信仰坚毅的年代。

  李克彬参军那年,才9岁,爷爷是地下党支部书记,把他送到了正在南沂蒙地区活动的山东纵队某部。他被编入支队指挥部某科室,最初当勤务员,后来被选送去学习,转了几个部队,又做了卫生员和配药员。他回忆起那时的艰苦条件,语气平静却令人动容:“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每个人发三颗子弹,打完还要回收弹壳。”那时缺枪少药,和如今阅兵式上的军容鼎盛形成了鲜明对比。

  被选送当卫生员时,李克彬认真负责,缺少条件就自己努力创新,为了配制药剂准备净水,他从河里打水、用铜壶烧水消毒、在壶嘴上加过滤布,想方设法解决各种难题,为伤员的治疗贡献了力量。

  那是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战事紧张、物资匮乏,但李克彬从未开口叫苦。“那时我还是科室里的‘红小鬼’。”他回忆起从山东纵队并入山东军区后,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的罗荣桓同志常给机关里的“小鬼”们讲故事聊天的场景。有一次,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罗荣桓发现李克彬光着脚,没有穿鞋,便问道:“为什么不穿鞋?”李克彬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脚太小,没有合适的尺码。”没想到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被罗荣桓记在了心上,当即要求后勤部门设法解决。“后来实在没找到合适的,就给了我一双女同志的绣花鞋,用烧火的炭擦黑后当做军鞋穿,避免脚冻伤、磨伤。”李克彬笑着回忆道。这虽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人民军队严谨细致的作风,也体现了部队首长对每一位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是在部队里识字的,我的老战友、老领导们,每天教我三个字、五个字,手把手教我知识、文化。”说到这里,李克彬停顿了几秒,补上一句:“我很怀念战友,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这些年,这些名字和面孔从未离开他的记忆。他说:“我不追求名利,只盼望着国家更好。”一句话,道出了老兵的胸襟,也道出了这一代人的坚守。

  上海解放后,李克彬随部队来到上海,自此落脚于这座城市。几十年来,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培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是在党和人民的养育下长大的,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他认为这是他一生的荣幸。

  这次赴京观礼,是国家对他的认可,也是战友们未竟心愿的托付。李克彬心里明白,这份荣誉的真正归属,应该是那一代抗战战士集体,他是替战友们看这和平盛世。他欣慰地说:“现在我们部队新一代的战士,文化程度很高,装备水平很高,精气神很好。”他还兴致勃勃地说:“这些装备,坦克大炮,那都没得说,真好。我看许多方队的枪支,都各有不同,有很多功能,比我们那时候的好用多了。”

 

640 (26).jpg

 

  谈到对年轻一代的期待,李克彬语气坚定地说:“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革命老一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我们的使命,现在看你们的了。”这是老兵的寄语,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克彬从硝烟中走来,亲历了战争的惨烈,也见证了和平的可贵。如今,国家强盛,山河无恙,而他和战士们的故事,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把祖国建设好,把人民保卫好。”这句朴素的话,是他留给后辈最真诚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