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励青为 心心向戎 | 参军→读博,交大这位兵哥哥有点帅!
在交大,有这样一批学子
他们携笔从戎,保家卫国
在军旅生活中书写无悔青春
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一位
了解他的热血故事
他曾服役于武警上海市总队
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
从军营回到校园
他在学业科研方面表现优异
曾荣获多项奖学金
获得“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
并在顶尖期刊会议发表多篇一作论文
从军旅生涯到校园学习
从学术科研到学生活动
每一步都凝聚着
他对理想的追求和责任的担当
他就是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2025届本科毕业生 王若丞
王若丞
致远学院物理学方向2025届毕业生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王若丞曾服役于武警上海市总队,获嘉奖两次、“四有优秀士兵”称号。他学业科研表现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含英咀华”奖学金、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等荣誉,率领团队获得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在顶尖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多篇一作论文。曾担任致远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毕业后将继续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黄浦江畔,在忠诚坚守中成长
2020年,王若丞怀着满腔抱负和一颗红心踏进了火热军营,服役于传承“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的武警上海市总队。
两年间,他有幸参与保卫盛世华诞,以昂扬的军姿站立在市政府前,回望中国共产党璀璨辉煌的百年征程;两年间,他从十年寒窗书桌走上硝烟滚滚的训练场,在摸爬滚打中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强军诗篇。
期间因能力素质突出,王若丞两次获支队嘉奖,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退役复学后,王若丞继续砥砺红色初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已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学业路上,从追赶者到佼佼者
复学后,王若丞面临着军旅生活与校园学习之间的巨大变化,但他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决心,迅速调整状态,积极投入到繁忙的学业中,迅速跟上了快节奏的专业知识学习。本科期间,他在15门核心课程中取得满绩,连续三学期综合测评排名专业前二,获国家奖学金、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含英咀华奖学金等诸多荣誉。此外,他还担任《量子力学II》的课程助教,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未来他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投身交叉科学蓝海,把攀登学术高峰、矢志科研报国的不懈追求不断融入人生理想。
为接触前沿研究领域,王若丞积极参加各类学术实践,努力奔赴交叉科学蓝海。他从大二开始加入交大ReThinklab实验室,在严骏驰教授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2024年,他率团队角逐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得一等奖。
王若丞广泛涉猎惯性约束聚变、量子变分算法、微分神经算子等多个领域。本科期间师从张杰院士、吴栋副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等离子物理SCI期刊论文一篇;师从严骏驰教授,发表国际机器学习顶会NeurIPS、ICML各一篇,后者为第一作者。他曾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牛津大学进行研修实践,多次参加学术会议,负责一项致远未来学者项目,并将赴德国参加第12届海德堡桂冠论坛,与科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大师面对面交流。这些经历和成绩不断激励着他深入科学的前沿领域探寻未知、问道求真。
投身学生工作,担当奉献展风采
学生活动方面,王若丞参加了校团委、退伍军人协会和学院学生会等各类学生组织,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团委组织部团务中心主任团成员。
王若丞负责组织了致远体育俱乐部、校运会、致远杯等各类学生活动,开展了篮球、足球等八类体育运动课程以及射箭、滑板等各类体育活动,总计覆盖4676人次。他将体育工作开展到身边、开展在平时,畅通报名渠道、规范组织流程,全面覆盖解决活动所需的器材、场地、教练等软硬件要素。他也因学生工作扎实突出,获得致远阳光领袖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从校运会上学院方阵的擎旗手,到《积厚流光》校史剧大赛的主演;从五四歌会的男低声部长,到四校峰会合作总览的发言代表,王若丞始终在学生工作中奉行热情、奉献、担当、拼搏的信条。
在不断地挫折和奋进中,王若丞锤炼了热情、拼搏、担当的意志品质,培养起扎实、严谨、细致的行为作风。未来,在攀登学术高峰的同时,他更将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展现新时代交大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奋斗风采。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热血报国,无悔青春
在王若丞身后
还有千千万万“最可爱的人”
他们把责任牢记心间
誓做祖国的守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