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红色文化的上海张力:《上海退役军人志》编纂的重要意义

640 (15).jpg

 

  在黄浦江畔,这座承载着党的诞生记忆与革命火种的城市,近日《上海退役军人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犹如奏响一曲激荡人心的红色乐章,不仅勾勒出退役军人的奋斗图谱,更以厚重的历史笔触,延展着红色文化的时代张力。

 

  时代召唤下的使命担当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浪潮,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解放斗争;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无数退役军人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与个人事迹面临散佚风险,系统梳理、抢救性记录退役军人历史迫在眉睫。2022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实施办法(试行)》,上海市积极响应,谋划编纂独立成卷志书——《上海退役军人志》。上海是第一个启动编纂专门退役军人志的城市,这是“0到1”的突破,是一次创新之举。通过记录退役军人的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时代主旋律,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上海退役军人志》的启动,旨在通过权威、全面、系统的文献编纂,构建一部立体呈现上海退役军人发展脉络的“活历史”。其核心目标不仅是留存历史档案,更是要挖掘退役军人身上蕴含的红色精神密码,为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城市文化自信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提供历史镜鉴与实践指引。

 

 匠心擘画编纂蓝图

 

  编纂工作将遵循“广征、精编、严审”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有序推进。整个编纂过程可划分为前期准备研究、中期启动实施、后期评审收官三个阶段,各阶段有重点、按层次稳步施行。《上海退役军人志》的编纂单位被列为第三轮市志的试点单位,成立编纂委员会,下设联络、编写两个小组,组建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主,联合上海警备区、市方志、市民政、市人社等部门的组织机构,聘请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为编纂专业团队,加强对编纂工作的动态管理和专业指导。前期组织专家调研初拟了《上海退役军人志》框架篇目大纲、入志标准及相关工作方案;中期抓好资料收集,推动试点单位和重点篇章的编纂工作;后期通过多轮专家评审与社会意见征集,打磨出兼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的精品志书。此外,编纂工作拟将适应科技发展形势,突破传统志书的呈现样式,在配套开发数字展馆、短视频故事集等融媒体产品方面有新呈现,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历史走出故纸堆,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有效应对编纂工作的复杂性

 

  《上海退役军人志》的编纂面临多方面挑战:其一,时间跨度大。此志断限上限为1949年,而我军建军为1927年,实际编纂中是百年间的历史脉络。不同时期政策变化、人员流动与事件交织,资料梳理整合难度极高;其二,涉及领域广。退役军人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多领域的贡献需统筹呈现,如何平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考验编纂智慧;其三,个体记忆碎片化。部分历史亲历者年事已高,其口述内容需与档案文献交叉印证,确保史实准确性。上海有过两轮修志,退役军人相关资料都散落在各个行业部门(民政、人社等)的志书里,而入部门志的退役军人相关内容不多。资料收集是编好志书的关键。为应对这些挑战,编纂团队邀请专家组成顾问团,从专业视角解决疑难问题,确保志书权威性与可信度。

 

  红色文化的深度赋能

 

  退役军人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而《上海退役军人志》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纽带。书中记录的每一位英雄、每一段故事,都是上海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拼图。从早期革命烈士为理想献身的壮举,到和平年代退役军人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担当,志书以个体叙事映照时代精神,将抽象的红色文化具象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力量。通过志书的编纂与传播,红色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市民生活、激发情感共鸣的精神灯塔,进一步增强上海作为红色文化高地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多维价值共振: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

 

  厚植尊崇氛围,凝聚社会共识。上海有近60万退役军人,把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名录和事迹载入志书,是构建退役军人荣誉激励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激发军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同时,志书通过全景式展现退役军人的奉献与牺牲,将有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职业、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风尚。书中记载的英雄事迹与平凡坚守,将成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让尊崇军人、尊重历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筑牢国防根基,深化全民教育。70多年来,上海退役军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奋斗历程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的革命故事、战斗经历与国防建设成就,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优质资源。我们注重以多种形式开发利用这些珍贵史料,目前,正积极推进“老兵”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第一本《上海解放中的老兵》已完成初稿,将于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印刷出版;接着,拟将策划抗美援朝中的上海老兵、创业创新中的上海老兵等。后年是建军百年,我们将献上上海老兵系列丛书这份厚礼。还将通过组织志书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结合红色研学、主题展览等形式,有效激发全民爱国情怀,强化国防观念,为实现强国强军凝聚磅礴力量。

  创新工作模式,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编修过程成为熟悉退役军人历史的学习、思考过程,以编促学,使编修与工作相互促进,既有利于提高编修质量,又有利于促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志书系统梳理退役军人工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为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在安置保障、权益维护、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能够为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模式提供历史智慧。

  激活红色资源,赋能城市发展。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与退役军人故事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新的文化IP。志书内容可转化为红色旅游线路、文艺创作素材与文创产品,助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推动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捍卫历史真相,抵御错误思潮。在历史虚无主义时有抬头的当下,《上海退役军人志》以确凿史实为武器,还原历史本貌,驳斥错误言论。志书通过讲述真实的英雄事迹与奋斗历程,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历史观,守护红色记忆,捍卫国家历史尊严。

  《上海退役军人志》的启动,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它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城市记忆、个体奉献与时代使命,不仅将为上海留下一部永不褪色的精神史诗,更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释放红色文化的磅礴张力,激励着这座城市与全体人民奋勇前行。

  (本文作者:王依群,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退役军人志》编写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