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数据接力”

 编者按

  士兵退役后,根据个人情况,可参加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因职工医保缴费的次月享受待遇、居民医保按年度缴费并享受待遇等情况,往往存在一段时间的退役士兵医保空白期。在这个阶段,若退役士兵因病住院,只能自费承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较大负担。为解决该问题,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出台政策,明确退役士兵社会保险关系建立或者转移接续落实之前,在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经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后,按照85%的比例予以补助,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列支。

  2025年,该事项作为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的单事项上线。《中国退役军人》杂志于2025年第6期对上海的实践探索进行报道。

 

640 (1).png

 

  “叔叔,李红星(化名)最近身体怎么样?医保报销问题您不用担心了,让他安心养病。”上海市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这通电话,让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的退役军人李红星的父亲不由得红了眼眶。

  2018年秋,李红星从石河子考入上海某高校,又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参军入伍,2024年退役。这个朝气满满的年轻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准备投身新的“战场”,就倒在了病魔面前——他罹患胃癌,在上海接受手术治疗后回到石河子休养。退役后,李红星的医保接续手续尚未办理好,高额医疗费让全家人深感焦灼。

  得益于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财政局结合退役士兵信息和医疗收费票据等,及时发现了李红星的情况。就这样,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守护行动悄然展开。

  为提升退役士兵获得感,对处于待安置期的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社会保险关系建立或转移接续之前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上海市发放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明确刚退出现役且在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的退役士兵可享受最长6个月的职工医保待遇,有效减轻了个别退役士兵在医保接续期间因大额医疗费用产生的经济负担。以此为依据,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联系李红星及其家人,并组织开展跨部门协作:李红星本人在“随申办”App上提出申请,上传出院小结并授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调取本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对身份,在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系统下载住院费用发票、住院明细清单和出院小结,经由市行政协助系统传输至市医保中心;市医保中心核验发票,审核后确定发票金额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并进行线上反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数据接口调取李红星的社保卡信息,用于补助发放——这场以数据为支撑的爱心接力迅速完成,最终,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85%的比例,将医疗补助发放给李红星。

  守护行动的进行,离不开科技的力量。2024年以来,上海市在军人退役“一件事”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服务事项,迭代升级为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并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远程虚拟窗口系统,实现与长三角地区40余个市的“跨省通办”。“为了手把手帮助李红星线上申领医疗补助,我们首次把‘跨省通办’的‘朋友圈’延展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李红星远程连线,将原本1到2个月的审核时间缩短至1周,并结合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政策,最终帮助他办理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李红星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一家人心中的阴霾慢慢散去,重拾起对未来的希望。而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数据流仍在无声涌动。接下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依托多重技术手段,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便捷、精准、温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