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李威: 军人的战场,也可以在“纳米”之间
战场,也可以在纳米之间……海军军医大学李威研究员,于2010年加入人民军队成为一名文职人员。他在纳米医学领域潜心研究,用毕生所学为军服务。
2010年,李威结束了国外的纳米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在他的博导、中国科学院吴奇院士的鼓励下,李威做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决定——加入人民军队,成为全军较早的一批文职人员。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纳米技术的军队文职人员,李威的战场有些不一样——那是个只有头发丝千分之一大小的战场。当一个纳米颗粒放到乒乓球表面上,就相当于乒乓球放在地球表面上。平日里,李威就是对着这个“小颗粒”做科研攻关。
成为军队文职人员后,李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零起步”。海军军医大学是医科院校,与一些工科院校相比,没有做纳米研究的实验条件和平台,李威带着仅有两三个人的团队白手起家,经常工作至深夜,住在实验室里。两年后,李威牵头建起国内领先的军事纳米研究平台,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历经多年磨砺,李威团队首次破解出纳米技术的7大关键参数,推导出8个产品定制技术公式。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自主研发出5套工艺设备,牵头承担千万级项目2项,首创的动态血流条件下纳米性能研究设备等成果领先于国外先进水平。
2017年后,李威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海洋“深蓝”。他在潜艇上当兵锻炼时,发现艇上战友因为密闭、潮湿的环境,导致皮肤疾病反复发作。他还发现舰艇在下水后,底部会形成一层滑滑的生物膜,许多海洋微生物、污染物会附着在上面。时间一长,会拖低潜艇的航行速度,能耗也会大幅增加,而当时的处理方法,只能靠人工一点点去铲。于是,李威想到运用纳米技术去解决问题。
改变抗菌药的成分,让药品可以长期附着在患处,缓解战士们的皮肤问题;根据潜艇兵的生活环境,研制出实用性很高的免洗抗菌湿巾;针对海洋生物污染问题,研制出基于舰艇的纳米涂料……一项项科研成果接连被应用到部队一线,李威说:“未来,也希望继续用一款款落地的产品,为战友护身,为舰艇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