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松江 | 5年为38位烈士找到亲人,市民发言人分享陵园“寻亲”背后的故事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4年7月起,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在全市深入开展“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为群众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滋养。

  10月17日上午,上海市“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专题发布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活动现场,10余位普通群众作为市民发言人分享共建共享城市文明的亲身经历、生动故事。

 

640 (12).jpg

 

  “通过几年的找寻,我们一共为38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为烈士亲属找到了6处忠骨安葬地,同时征集到300多件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松江区烈士陵园主任卫琳作为市民代表向大家讲述了她带领团队踏上“为烈士寻亲”的追寻历程。

 

640 (4).png

 

 

  2019年6月的一天,一位叫顾伯平的退休老人在网上公示的烈士英名录中,查到了自己素未谋面的大哥顾伯琦烈士的名字。于是,他来到松江区烈士陵园,找到了大哥的墓碑。可惜的是,顾伯琦烈士的忠骨并没有葬在松江烈士陵园。为了弥补亲人们的遗憾,工作人员几经联系,终于确认,顾伯琦烈士的忠骨迁到了大连烈士陵园。时隔60多年,顾伯平终于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前往大连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大哥。自此,松江区烈士陵园正式开启了“为烈士寻亲”的漫漫征程。

 

640 (13).jpg

  在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烈士陵园团队发现不少烈士生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这不仅成了烈士亲属的遗憾,也无法让烈士事迹得到更好的传承。为了让英雄的形象再现,烈士陵园在2020年联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启动了“画笔下的红色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640 (14).jpg

 

  在复原蔡财根烈士画像的过程中,烈士陵园团队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走访了烈士发小。志愿者根据见证人的描述,再参照烈士儿子年轻时的照片,一次次临摹,反复修改,前后耗时半年,终于复原了烈士画像。时隔68年,烈士和亲属终于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团圆”。

 

640 (15).jpg

 

  从为烈士寻亲,到为烈士画像,在一次次的追寻中,先烈们英勇牺牲的故事拼图逐渐清晰。烈士陵园团队通过“红色一课”的形式,将这些故事拼图带进学校,当学生们真正了解和领悟英雄的崇高精神,并深受烈士事迹感召,加入到弘扬英烈精神的队伍中时,这一整块的“红色记忆”拼图才最终完整。



微信截图_20241108160246.png

 

  如今的盛世离不开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陵园人将继续讲好红色故事,让英雄故事成为建设人民城市的强大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