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以柔情彰显家国情怀,致敬戎装背后的她们

  她们,在奋斗中书写精彩

  她们,在成长中闪闪发光

  她们,在追梦中绽放芳华

  与你同行,听你诉说

  “巾声有约”公益电台

  倾听时代脉动,讲述巾帼故事

 

  “巾声有约”公益电台是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与上海新闻广播FM93.4《人文星空下》共同打造的一档电台节目,邀请巾帼先进典型代表,讲述她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事业生活的点滴,展现各行各业妇女在立足岗位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让人们从优秀典型的事迹中汲取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156.png

 

  她曾是一名军人

  化作白衣天使开始军旅生涯

  褪去戎装后人生几多变迁

  从军人到服务军人

  她是一位军嫂、随军家属

  为理想勇敢创业,也为家庭辗转多地

  懂得坚守和放弃

  “巾声有约”公益电台 第5期

  请到奉贤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俞晓赟

  军嫂袁美萍

  为您讲述与“jun”相逢的家国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03.png

 

  点击下方音频

 收听完整电台内容哦~

 

  “巾声有约”公益电台 第5期

    ↓  

  

  从军人到服务军人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09.png

  俞晓赟

  奉贤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每份工作都是挑战

 

  我人生中转过3次职业。一开始是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然后是到部队医院工作,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离开部队后,我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区团委、街道党群办等部门任职,一直到现在的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岗位,为全体退役军人提供服务。

  我每份工作内容的变化都蛮大的,每一次岗位的转换也是对我个人的考验。特别是军人这个职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包括坚韧的性格、钻研的精神、敬业的工作态度等。这些都给我现在的这份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每一项工作我都要提前做好全面妥善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落实完成。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14.png

 双向奔赴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

 

  我们的工作职能相当丰富。首先,从区级到街镇到村居,我们要建立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的服务站,让退役军人找得到办事的地方;其次,做好对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和就业创业工作;另外,对于一些现役军人,我们也会开展一些关爱的活动。在受理大厅,我们每天都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

  我觉得我们的这项工作,如果能做到双向奔赴,那就达到目的了。我特别喜欢双向奔赴这个词,当我们为退役军人服务时,有些工作我们觉得是微不足道,但对老兵来说就是件值得放在心里的大事,让他们深受感动,然后也会回报这份感动。大概在前年,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兵来到我们大厅,要办理一件事情,但是因为离开部队时间比较久,有些材料档案已经遗失了。我们的一位同志受理了这项工作,花费半个月的时间、打了几十个电话,与原来老部队沟通,终于找到了这位八十多岁老兵的档案材料,帮他办成了。

  这位老兵写了一封表扬信感谢那位同志,春节前寄到了我们这里。我们这位同志也写了一封回信,同时手写了一幅对联,当天就跟科长送到了老兵家里,结果发现老兵家的条件相对比较差。他们决定跟老兵开展结对互动,通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日常进行关心,每个节假日到老兵那里去看望。这就是件很好的双向奔赴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20.png

  由退役军人成长为志愿带头人

 

  我们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有一个分队,叫做“拾光”青年志愿服务队,是由十几名军人自发成立的,归我所处的部门管理。这个团队是由市级最美退役军人郑瑜同志组织的。他是八零后的退役军人,十几年前退役到地方以来,每个月都会拿起相机走进奉贤区远郊的村落,免费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拍摄全家福或个人的照片,留下他们的笑容。一开始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做,后来带上家属和孩子一起做,接着是身边的小伙伴,最终带动了一大批人做志愿活动。

  我们近期推出了一个退役军人志愿者给广大外卖小哥送清凉的志愿活动,就是由郑瑜同志带头先发起倡议的,共有26名退役军人走上街头,为外卖小哥送上棒冰、绿豆汤以及清凉油。活动的反响很好,有外卖小哥还跟我们说自己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这里能感受到战友带来的清凉,十分感动。这种由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来做一件事,以及从中收获的感谢,让我觉得我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

 

  守国有你,守家有我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25.png

 袁美萍

  军嫂、途客家自媒体创始人

  二次元AC三次元商业模式创始人

 

  奉献与陪伴

 

  军人跟其他的职业都不一样,总是更多地会牺牲自己的家庭,对此我深有体会。可能任何事情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可能我和孩子刚融入这个城市,就突然必须跟着他调去其他的地方。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孩子的同学,我的朋友,刚扎根的事业等等,全都要因此放弃。特别是孩子,每到一个学校,教材都不一样,学的内容也不一样,学习会落差很大,他也会有很强的挫败感。

  但是我很多事情都会从两面看,尽力一个人做好两个人的事情,坚持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虽然有困难,但还是会接受,甚至主动去配合把他牺牲的那一块顶上去。这是当初他就跟我讲好了的,因为他是军人,选择的是军人的奉献,而我选择的是他,选择的是陪伴。至于孩子这边,一方面我们会鼓励他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身边其他的随行家属也会帮我们一起辅导他,帮助他适应新环境。孩子也从小就理解父亲的这份职业,这就是军人家庭的付出和包容理解。

  我们两口子有时会一起讨论这些困难,他也会觉得亏欠我们,所以一有时间就尽可能更多地陪伴孩子。但是他也热爱着这份保家卫国的事业,尽管这么多年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转业,他还是选择继续成为军人。他觉得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头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30.png

 军嫂创业的甜与苦

 

  对军嫂来说,其实有很多更舒服的工作选择,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多次给我安置工作。但是因为家里头还有老人小孩要照顾,而且经常需要搬家,所以我觉得还是自己创业会更自由一点。

  当时我跟着先生一起搬家,不知不觉就走遍了几十个县、大半个中国,在融入这些城市的过程中,我会把这些收获分享给其他的亲朋好友,把它做成小视频给人家看。很多人看过后都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就这样一期一期地做了下去,逐渐变成了自媒体。孩子也可以通过这些视频更多地了解他爸爸所身处的环境,知道正因为有他爸爸这样的一群人,才能让我们平平安安地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也通过这份工作变得更开放、开朗了,见识的城市和人生越多,这条路也越走越宽,对自己也越有信心。

  但是军嫂这个群体,很多时候都具有不确定性。尽管我们很多军嫂在各行各业都很优秀,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只能无奈放弃。我曾经在一个地方开了六年公司,做得非常好。但是因为要搬迁,只好把公司关掉,帮跟着我的这些人再重新找下一家公司。关掉公司,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损失的是一部分收入;而对于我来说,损失的是个人的人生价值,是我的收获感,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因为我当初选择嫁给军人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这些问题,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舍弃很多很多,但我依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爱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有为这个国家、这个地方,去奉献、去付出的觉悟。


微信图片_20240805102235.png

  互帮互助的大家庭

 

  在军嫂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也会收获他人的帮助。当初先生从北京调到上海时,我们需要把北京的一些东西处理掉,还要协调小孩的上学等杂事,不停在北京、上海来回奔波,像蚂蚁搬家一样陆陆续续搬了大概七八个月。这个过程中,上海这边的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构一直在帮忙进行对接联系。等过来后,他们也继续帮助我们融入上海,带着我们去参观先生的单位和周边,帮孩子对接学校等等,让我觉得蛮开心的。这是一个非常有爱的组织,组织里头很多人都会关心你。

  现在我也会对我们家属院里新来的军嫂伸出援手。作为新军嫂,她们有时候还会迷茫,我这个老军嫂就在出去工作的时候带着她们一起去。因为只要人一忙碌起来,一有事情干,就可以忘记这些不安。不过我一直认为,创业不一定就要把所有人拉到一起创业,完全可以让她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融入城市、自己创业,然后再产生社会价值,帮其他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也能成长起来。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她们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她们是军人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