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底”怎么用?他们这样做→
“我的父亲汪绍堂曾任华东警卫旅二团团长。当年,他从山东诸城谭家庄一路南下进驻上海……”在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三支队礼堂,一场“对话红军传人、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红色故事分享会正在进行,官兵们的思绪被一段段动情的讲述,拉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丰富的‘红色家底’是部队建设的精神宝藏。”该支队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支队前身部队组建于战争年代,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近年来,该支队按照“整合资源、现地探访、丰富载体、常态落实”的思路,挖掘用好队史教育“富矿”,精心打造队史教育阵地,形成了人人讲先辈故事、学英烈精神、当红色传人的良好氛围。
“在战友落入洪水中的危急关头,副排长刘永才义无反顾地跃入水中,竭尽全力将袁永贵顶出水面,自己却消失在了巨浪之中……”机关营区一隅的群英林前,官兵们认真聆听着61年前牺牲在抗洪抢险一线的3名烈士的故事,每个人的内心都深受触动。
每逢新兵下连、授衔仪式和老兵退役等时机,支队都会开展“传承先烈遗志,当好革命传人”队史学习活动,用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校准军旅航向,激励广大官兵担当作为,扎根军营建功岗位。
此外,该支队广泛走访退役官兵,收集历史物件,完善支队队史馆、军史长廊、荣誉室和荣誉墙等场馆设施;在强军网设置“红色队史”“精神家谱”教育专栏,分享官兵学习体会;在训练场、营区主干道设置“精武标兵”“岗位先锋”等橱窗、灯箱;组织理论骨干、政治教员开展“浦江春雨”微课宣讲,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
刚下连时,战士小孔因不适应枯燥繁重的执勤训练任务,一度想打退堂鼓,当他听完支队原机要科科长刘节华罹患重病依然兢兢业业、建功岗位的事迹后,在学习笔记本上写道:“再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精彩的军旅人生。我也要像他一样,扎根军营,履职尽责。”
光荣队史育新人,赓续血脉勇担当。近期,某专项任务中,支队官兵迎难而上、坚守战位,连续奋战一周,行程上万公里,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