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上海多支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奔赴甘肃震区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牵动人心。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和青海多人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由上海退役军人组成的多支应急救援队伍积极伸出援手,星夜赶往灾区。
上海山锋应急救援队:星夜集结 奔赴灾区
上海山锋应急救援队总队长张善丰看到了地震突发新闻后,迅速组织力量,于12月19日凌晨5点30分集结了18名队员在总部待命。与此同时,地震救援的装备及物资,如探测仪、油锯、帐篷、行军床、急救包等物资也在紧张准备中。
上海山锋应急救援总队教导员冷志明透露,在等到相关部门批准后,19日中午13时,8名队员分别搭乘两辆救援车,并携带饮用水、食品睡袋等等,立即出发赶赴甘肃地震灾区。
他还表示,前行路上,他们还将一直增加救援力量,“赶往淮安支队与5名队员集合后,再前往陕西与山锋应急救援西安支队5名队员汇合,一起前往甘肃地震灾区。一路上大约行程2200多公里,需要大约26个小时到达救援地区。”
上海山锋应急救援服务保障中心注册成立于2022年12月19日,注册地在浦兴路街道东陆路812号。该中心所属的浦兴路街道山锋应急救援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由辖区热衷公益,乐于奉献且具有一定救援知识的退役军人组成,他们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的作风,积极为各类灾害事故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体现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志愿服务精神。
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满载物资 昼夜行驶
得知甘肃发生地震,上海三栖救援队就立马行动了起来,于 12月19日14点08分共计19人正式出发支援甘肃震区。
上海三栖救援队队长徐俊详述了队伍的准备情况:“三栖向相关部门报备后,携带了蛇眼与探测仪、声波探测、生命探测等设备,配备手动破拆装备与自动破拆装备、发电机照明组、行军帐篷组,绳索装备,后勤保障物资与补给(5天)通信设备,共计170余件(套)。”
三栖救援队全队四车一共搭乘队员19人(上海、西安分队)赶赴灾区,由副队长高航带队前往。赶赴震区的全程将达到2129公里,即便换人不换车赶路,也需要行驶22小时。车上已摆了功能饮料,为了能尽早帮上灾区,队员们拼了。副队长高航说道:“尽管驱车前往较慢,也有部分是挂车前往,但是我们还带了大量物资,挂车也可以连物资一块儿拉走。”
上海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于2018年创立,2020年经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审批,成为浦东新区正式纳入应急局下属管理的救援队伍。救援队核心成员均为原消防、特勤、陆海空三军特种兵,严格遵循专业规范,曾参与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障70余次,组织各种公益培训超过100多场,志愿服务受益人群数千人。经过数年救援经验的积累与沉淀,上海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拥有地震、水域、高空等特种救援技术人才,并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救援技术,致力于推进国内救援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先遣队派出 快速抵达
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选择能更快抵达的方式,派出先遣队乘坐飞机,已于19日9点出发。上海子鹊救援队公共关系组负责人洪运寅说:“我们也在根据当地情况,正在协调救灾物资。目前物资协调和执行力量可能是有些缺乏,包括取暖物资和女性用品,我们也正在想办法。”
成立于2010年世博会的子鹊应急救援队,队名“子鹊”,源于团队组建时“子鹊们成长与社会,反哺于社会”的美好愿望。截止到2022年1月,目前有核心队员24名,志愿者总数近500人,涵盖了海、陆、空、战略支援部队、蛟龙、 雪豹等特种部队的退役军人、知名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发起和完成公益服务项目近100个,并多次参与上海以及跨区域演习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