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上海战友上榜!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
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民政部等18家单位和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公布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社会服务最前沿,在完成重大任务中施展聪明才智、作出积极贡献。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从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荐的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和城乡社区中,推选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
在公布的名单中,上海退役军人郑瑜、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榜上有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
全国“最美志愿者”
主要服务项目:“拾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何时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9月
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1679.5小时
主要事迹:
一个约定,十年坚守。2013年,那时的郑瑜是一名乡村记者,一次工作中,有位老人看到他拿着相机,就拜托郑瑜给他拍一张照,留给他的子孙。后来又有好几个老人围过来,问他能不能给他们也拍一张。郑瑜意识到,许多老人一辈子可能都没拍过一张照,甚至连离世的时候都没有一张晚年照。于是,他和老人约定好,一定会来帮他们拍照。就是这样一个约定,让他走上了为老人免费拍照的志愿服务之路。按下快门只要0.1秒,打印一张照片只要1分钟,但这件事郑瑜坚持了十年。十年来,他走进50多个小区,90多个行政村和各大敬老院,开展3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拍摄打印了10000多张照片。
从个人到团队,从拍照到圆梦。“我们还年轻,但老人等不起。”郑瑜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他就发动身边爱好摄影、热衷志愿的小伙伴们一起干,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取名叫“拾光”,寓意“拾起老人美丽笑容,定格老人幸福时光”。影像空缺被郑瑜填上了,他又开始琢磨怎么填补老人的精神空缺。郑瑜策划开展“点亮农村微心愿”“我陪父母拍张照”“把爱大声说出来”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拍一张照、送一场戏、圆一个梦”,为300多对金婚老人拍摄合影,促成1600多位老人与子女同框。退役军人出身的他,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走进1000多位老党员、老战士家中,为他们拍照留念。对很多人来说,“小郑,你来了!”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志愿服务“带头人”,到文明实践“老司机”。在走进农村、社区、校区的同时,他还开展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分享志愿故事,弘扬传统美德。渐渐地,警察、医生、教师、学生乃至滴滴司机、外卖小哥等越来越多的人被郑瑜的模范力量感召和吸引。目前,共有15名退役军人,100多名学生,200多位社会人士加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70余次,团队志愿服务累计时长6000多个小时。今年,郑瑜自掏腰包打造了一辆“拾光”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车,他联合区内“新青年 益拾光”“斐凡”公益社和“湾医青年”开展“便民义诊”“送戏下乡”“免费拍照”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服务400多人。每个志愿者都在这里践行价值,实现了爱与志愿的双向奔赴。
他用“光学镜头”填补老人精神劲头,用点点微光照亮人民幸福生活。相信,有了他们志愿服务的“积小流”,定有社会文明的“成江海”。
郑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的事迹被上海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获得了“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上海市最美志愿者”“感动奉贤人物”“奉贤区道德模范”等20余项荣誉。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组织名称: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
成立时间:2015年10月
注册志愿者人数:272人
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27701小时
人均开展志愿服务时数:101小时
经常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援助云南、甘肃、西藏等地贫困家庭和学生,开展帮困、敬老、便民等志愿服务项目
主要事迹:
张志勇是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他1976年2月应征入伍,1980年光荣退伍。其间,多次受部队嘉奖。复员地方后,不忘军人本色,倾尽全力和财力扶贫助学,为自己20年的公益事业道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也为退役军人这个光荣的称号增光添彩。
2014年6月,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通过这个爱心平台,张志勇带领团队逐步实现了从“一人帮”到“众人帮”的升华。公益服务社成立不到半年,张志勇就带着社会各界捐赠的2000套被褥和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赶赴云南勐海、红河等边远山区,为那里的贫困师生送去来自上海的温情。
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本着“爱心助力·彩云之南”为主题,以“帮扶云南贫困山区,方显上海大爱本色”的原则,针对云南贫困学校、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救助,旨在改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的志愿服务平台。目前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有近千名志愿者,登记在册272人,上海的徐汇区、金山区、建桥学院、上海政法大学,云南的西双版纳、勐海、红河、德宏、瑞丽、屏边,以及张志勇曾经的部队,已有千余人的“粉丝团”。
2015年初,张志勇公益服务社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情义东方”栏目合作,共同推出“情暖茶乡”大型公益行动,帮助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勐遮镇黎明小学、西定乡南么小学建设电脑教室和图书室。2016年,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勐海县黎明农场设立“爱心墙”,定期为贫困家庭捐赠衣物,至今已捐赠爱心衣物3000余件。2017年,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和上海慈善基金会的大城小爱慈尚会合作,为在云南山区支教的教师送去五间大城小爱“荣耀之箱”集装箱住宅,解决了支教老师的住宿难题。2018年,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屏边站挂牌,首批捐赠物资和资金18.6万元。2019年,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再次踏上扶贫的路,为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学校和贫困孩子捐款达20万元人民币,行程约32000公里。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不能远行情况下,全天候、全身心地投入上海防疫抗疫的志愿行动,并捐款2万元,捐赠口罩等物资(折合人民币6万余元),用于一线的防疫。2021年新年伊始,张志勇公益服务社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踏上公益事业新征程,先后为云南发送两批共1600余箱物资,并临时调集1000条应急过冬的棉被和800条棉垫,以及为孩子们御寒的600双运动鞋和600件冲锋衣。
近20年来,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共资助贫困学生约5万人、教师500多人,直接资助中小学、高中、大学、研究生800余人,公益捐款280余万人民币,捐赠物资58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