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英雄儿女》再度上演!谢幕时,一位小女孩向演员们敬礼
12月2日,话剧《英雄儿女》第二轮演出在位于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行。所有剧组成员难忘的一幕发生了:谢幕时,演员们向观众敬礼,观众席中一位小女孩也站起来,向演员们敬礼。“我们的演出值得!”大幕拉上,演职人员们难掩激动。
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关心下,大型话剧《英雄儿女》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联合出品。2022年,话剧《英雄儿女》共计两轮19场演出,近万名观众走入剧场。年龄最小的观众7岁,最年长的是一位91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这也是不少看过当年电影版《英雄儿女》的观众第一次走进剧场。
这些数字与认可的背后是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参与两轮话剧《英雄儿女》的工作人员近百人,其中有“杨根思连”退役军人,有外婆就是志愿军战士的“援三代”,还有一个个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文化从业者。许多人记忆中的《英雄儿女》是黑白色的电影,话剧《英雄儿女》用现场演出的感染力为黑白的记忆填涂色彩。编剧喻荣军将话剧的创作重点突出在人物情感和人物关系上,导演胡宗琪在导演创作上强调带给观众不同于电影和小说的现场体验,《英雄儿女》的现场演出是为观众准备好的一支支画笔,走进剧场,在黑白的记忆里填上了能留在记忆中的色彩,这个老故事也将带着新色彩被传承给下一代人。
喻荣军在创作前期采风时探访几位志愿军老战士,在与他们的交流里汲取到灵感,写下了《英雄儿女》的开场——在冰雪战场用雪“暖”脚。胡宗琪则将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通过两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进行一段普通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反差的开场让志愿军老战士们陷入了回忆,边看边想起当年战乱纷飞里一次次日常的极限突破,也让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直观地看到了革命先烈的不易。观众周同学在留言中写下:“课本上的文字构建了我对抗美援朝的认知框架,文艺作品拓宽了我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维度,话剧的现场感让我感受到了以往没有的温度,炮火的炙热、演员的嘶吼,这种近距离的、人对人的传递丰满了我心里的抗美援朝英雄的完整性。”
话剧《英雄儿女》将根据专家、媒体、观众多方的反馈意见持续打磨、不断提高,再造一部上海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