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上海退役军人风采 | 年轻时,他一心就想保家卫国

“从部队转业时,我十分不舍,当年一心就想上战场!”

“不管是当兵还是入党,现在的年轻人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要去?为谁而去?”

讲这些话的是静安区新宝通居民区有着52年党龄的朱海松,当他娓娓道来半生经历,不禁让人明白,这是他热血青春最佳的注脚。


微信图片_20211230153620.jpg


41年在海上报效祖国

朱海松1965年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在部队,他总是抢着干活,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9年,朱海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对于战场上的情况,朱海松在部队里也听了很多,比如战场上敌方的子弹像米粒一样大小,但杀伤力极强。即便如此,他的愿望一直没有变,上战场,保家卫国。有人不禁问道:“为什么这么执着?战争听着那么可怕,不怕去了再也回不来吗?”朱海松说:“可能是部队这个大熔炉改变了我,我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觉得如果能为国捐躯,也是极好的!”这样的想法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听来有些天方夜谭,但由朱海松说出来,那么坚定,那么有力。

1970年,中石化的前身燃化部成立,包括朱海松所在的舰队在内,共有三个舰队的转业军人,成了燃化部的成员。对此,朱海松十分不舍:“我还没有保家卫国呢,怎么就转业了呢?”加入了燃化部后,他负责石油勘探工作,工作依然在东海上,他渐渐想明白了,自己只是换了个战场为国继续效力。


微信图片_20211230153530.jpg


在海上的日子,艰辛又枯燥,许多人承受不住,朱海松却很吃得起苦,适应良好,因为他深知,国家培养一名海军不容易,海军转业继续在海上工作,那是最合适不过,遇到难题,他总想着克服困难,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片茫茫大海。在中石化工作30多年,朱海松从来都是主动去寻找工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工作找上门来,先后数次被评为工会积极分子、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

寄语年轻人要端正思想

2006年,在海上工作了41年的朱海松退休了。回到社区,居民区时任书记请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一开始有点犹豫:“我不是干政工出身的。”书记说:“没关系,你们部队出来的,过得硬,我相信你!”于是,朱海松一干就是9年。对于社区活动,他从不推脱,随叫随到,他带领支部党员学理论、悟思想,出色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在社区垃圾分类、进博会小区安全巡逻、疫情期间物资募捐和外来人口登记等志愿工作方面,也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微信图片_20211230153500.jpg


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思想永不退休,永远跟党走。”他活到老学到老,最近一直在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一身正气的朱海松不忘寄语想当兵的年轻人:不要以为穿上军装就很体面很光荣,去部队是锻炼,是挥洒青春热血,当思想与意志都获得历练,就是当兵意义所在了。

进入晚年的朱海松很喜欢看战争电影、纪录片和国际新闻,这会让他想到过去,那四十载刻骨铭心的海上生活,为祖国光荣奋斗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