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四代参军入伍!听新兵讲太爷爷的抗战故事
我叫陈尚劲,是一名今年9月入伍的新兵。我出生在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祖孙四代参军入伍,自幼听着长辈们的军旅故事长大。对我来说,参军不仅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更是家族光荣的传承。我的太爷爷陈利义今年102岁,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也是我们家族的主心骨。我家“男儿成年去参军”的传统,就从他开始。
1920年,太爷爷出生在江苏沭阳,那时候,太爷爷家里只有7亩地,却要维持15口人的生活,加上当时苛捐杂税多,水灾旱灾频发,生活极度困难,家中常常缺粮断炊,饿肚子是常事。即便如此,太爷爷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完了小学。由于入学晚,小学毕业时,太爷爷已经17岁了。
1940年,日寇侵华的魔爪伸向了太爷爷的家乡,为了保家卫国,他决定参军入伍抗击日寇。当时,抗战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段,太爷爷辗转联系到八路军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入伍后,太爷爷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很快掌握了基本战斗技能,还学会了很多爱国歌曲,印象最深的就是《保卫黄河》,他如今102岁了,还时常哼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因头脑灵活、战斗勇敢,1943年,太爷爷被组织挑选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学习,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学习期满后,太爷爷被分配到了灌东办事处工作,和战友们担负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消灭伪军头子周法乾。
周法乾的恶行及其覆灭经过,被苏北群众改编为多种文艺作品
周法乾是当地伪军保安大队长,卖国求荣、残忍嗜杀,手上沾满了革命烈士和无辜百姓的鲜血。为了打掉周法乾的一个据点,太爷爷挑选200余名精干民兵,在伪军们还在吃午饭的时候选择进攻,一举攻下。此后数年,太爷爷始终战斗在抗击日伪的一线,伪军头子周法乾气急败坏,一度用高额赏金悬赏太爷爷的人头。
太爷爷至今收藏着一把刺刀,它背后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1945年,日伪军试图用300银元贿赂太爷爷的警卫员,让他用一把锋利的刺刀刺杀太爷爷。警卫员自然不会答应,假意收下刺刀和银元后如数上交。太爷爷抚刀大笑:“日本鬼子太小看我们共产党员的骨气了,人头没拿到,还白白送我们不少钱!”太爷爷将银元上交给了组织,这把刺刀则被保存至今。彼时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买凶不成还亏钱,敌人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当地百姓还以此故事创作了一首民歌:“陈利义是钢铁长,刀枪不入命真长;三年游击石涧堂,枪林弹雨打豺狼;敌买其首三百洋,五次遇险无碍恙;越战越勇越坚强,举殇称贺庆解放。”
太爷爷是我们家族的一面旗帜,他勇抗日寇、九死一生的战斗故事激励了数代人。我的爷爷陈勤20岁时前往新疆当兵,为国戍边20多年。1967年冬,伊犁地区突遭严重雪灾,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地方牧民被困,牛羊饲料全无,爷爷和战友们在冰雪中寻找了一天一夜,想出了燃烧干草做照明路标的方法,成功带领数十名牧民脱困。我的父亲陈巍巍18岁时光荣入伍,成为武警江苏总队的一名战士,后来成长为一名上士班长。1991年,驻地遭遇特大洪水,5天的抗洪抢险行动中,父亲一共只睡了15个小时,20公斤的沙袋平均每天扛300个,终于和战友们一起堵住了缺口,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和81年前的太爷爷一样,我也穿上了军装。入伍前,家中四代军人一起合影留念。太爷爷对我说,当兵要做到3个“不忘”,不能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能忘记过去艰苦的战争岁月,不能忘记当兵的初心。临别前,太爷爷还写了一首诗勉励我:
四零抗战赴征途,枪林弹雨何所惧;儿孙绕膝福堂满,晚霞似虹采桑榆。此去从军几多载,他乡何尝不思亲?旧时硝烟孙莫忘,枕戈待旦守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