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电影中的“伍万里”还英勇!他的号声曾令朝鲜战场上的敌人胆战心惊
“听那年风雪回响,冲锋号角多么嘹亮……”在电影《长津湖》中,司号员的冲锋号一吹响,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战斗的画面令人激情高涨。而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邱金堂就是这样一位司号员,他的号声曾令美军闻风丧胆……
16岁参军入伍,吹响嘹亮战场号角
“我当时是9兵团26军77师的一名司号兵。”邱金堂回忆,71年过去了,当年在战场上艰苦行军、浴血奋战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邱金堂出生于1933年,于1949年4月参军入伍,陆续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年,邱金堂所在部队秘密调动至东北,并于11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这叫兵行诡道,部队的行踪在当时都是严格保密的。”邱金堂说。
邱金堂介绍,战场上的号声是用来传达命令的,有冲锋号、前进号、休息号、防空号等。号声意味着什么?只有战士们自己知道,敌人听到只会感到头皮发麻,却从不知其深意。“美军一听到‘嘀嘀嗒嗒’的号声,就十分害怕。”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们最要警惕的是美军的飞机轰炸,邱金堂吹得最多的就是防空号。他时刻绷紧着神经,仔细听着空中的动静,甚至有蛇掉在他身上也毫无感觉。只要一听到有飞机的响声,他立马吹响防空号,提醒各部队注意隐蔽。
零下30多摄氏度,战场条件远比想的恶劣
长津湖战役中,邱金堂所在部队冒着极寒天气行军,奉命潜伏在黄草岭高地,这里是志愿军的前沿阵地。黄草岭是长津湖地区最高最冷的地方之一,气温低到将近零下40摄氏度。而战士们大都来自南方且仅穿薄棉衣。“天气冷到筷子都拿不起来,枪机都扳不动。”邱金堂说,作为一名司号兵,吹冲锋号的时候,他整个嘴唇就冻在号筒上了,使劲一扯就扯出血来了。
经过黄草岭战斗以后,邱金堂所在部队因伤亡减员缩编,而伤亡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冻伤。之后,部队又遇到了没有粮食吃、没有房子住的困难。当时,朝鲜老百姓的房子都在美军的轰炸下毁坏了,战士们在雪地里风餐露宿。“有一次,我们队伍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猪圈,战士们终于不用住在雪地里了。”邱金堂说。
邱金堂感慨,虽然面对极度恶劣的环境,但是战士们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坚定,这也是取胜的关键。
共同经历生死,战友情一生难忘却
对于邱金堂来说,在朝鲜战场上记忆最深的还是战友情。当年他仅17岁,身材又显瘦小,时常受到战友们的关爱和照顾,这让他一生难以忘怀。
在往前线运送粮食时,每位战士都要扛上五六十斤的粮食。但是,邱金堂因为瘦小,扛不动50斤的粮食。途中,战友们就先吃他扛的粮食,以减轻其负担;因躲空袭而钻到石缝里卡住时,又是战友们齐心协力将他营救出来。
在粮食短缺的战场上,有战友把缴获的罐头给邱金堂。但他都只吃一半,将剩下分给身边的战友吃。“在战场上,我们都要照顾到身边的战友,这就是战友情。”邱金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