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铭记 | 在野战医院里成长
在野战医院里成长
王玉芳
1947年8月,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十几个同学一起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胶东军区卫生学校学习。结业后,我被分配到了胶东军区野战医院工作,后来,野战医院被升编为华东军区第一后方医院。
辽沈战役发起后,捷报不断传来,我和战友们高兴得不得了,盼望着能参加大规模战斗。
一天,我们在河边洗绷带纱布时,班长忽然问:“小王,当兵一年多了,想家吗?”“想,不过战斗一打响就光想着抢救伤员、护送伤员,也顾不上想家了……”“是啊,18岁的女孩子怎能不想家呢?我刚当兵的时候,想家还想得哭鼻子呢!”班长说完爽朗地笑了。我对班长说:“咱们要是能参加辽沈战役该多好啊!”“别着急,解放全中国的大战役不会少,我想咱们一定有机会的!”
1948年11月,我们所在的医院参加了淮海战役,驻扎在山东省广饶县大王桥镇。病房和手术室都设在民房里,没有床铺,地上铺层草,再铺上被褥,就开始接收伤员。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医护小组不过三四个人,却要负责30多个伤员的救治工作,除了清洗伤口、换药,还要给重伤员喂饭、喂水、翻身、擦身、按摩。有些伤员因为难受,脾气就比较大,我们很理解战友的心情,从不计较。有一次,一个伤员喊我,我因为忙,来晚了点,就被他打了。我非常委屈,一边替伤员洗衣服,一边偷偷地掉眼泪,可是一想到战友的痛苦心情,委屈也变成了理解,洗完了衣服,心态也恢复了。
有个十五六岁的年轻战士,头部受了重伤,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我日夜在他身边护理,因为长时间劳累,眼前一黑昏倒了。小同志尝试把我叫醒,我却怎么也起不了身。只听班长关切地说:“小王,你在发烧,好好休息一下吧。”我听了,心里感到难受,这是什么时候,怎么能在正忙的时候生病呢?为了照顾伤员,我只短暂休息了一下就继续工作。为了安慰伤员、调节他们的情绪,我们还排练了一些文艺节目,为他们演出,盼望他们早日把伤养好,重返前线。
1949年春节,医院召开了淮海战役的庆功大会,我荣立了三等功。我立刻用信件将这个喜讯告诉了远在家乡的父母。我还告诉在家乡的亲人,部队就要南下了,我将随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