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 多云上海城市精神 · 海纳百川 · 追求卓越 · 开明睿智 · 大气谦和
网站头部背景图片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最美微光】孜孜不倦为下一代播撒红色种子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培养好青少年是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蓝天居民区,就有这样一位被人称颂的红色教育先锋,他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姜德福。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021.jpg

姜德福,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自2006年退休后,他十多年来配合居住地五角场街道蓝天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参加并组织关工小组的学习和各项活动,热心做好关爱下一代工作。他协助居民区组织的小学生“快乐星期五”学习辅导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内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解决了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周末“放羊”无人照看的后顾之忧,成为上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品牌”,并持续辐射推广到更多居民区。他热心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像一台播种机一样,在青少年中孜孜不倦地传播着红色基因的种子。

用“真情”讲述“真实”革命故事

为了能让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在青少年学生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从2011年建党90周年开始,姜德福坚持在中小学校里讲革命传统故事,9年时间里前后从不间断讲了上百场,收听的中小学生有3万余人次。他讲课的足迹不仅在杨浦区的学校,还遍及全市,如普陀、长宁、宝山、奉贤等一些外区的中小学。

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年过七旬的他学起了电脑操作和视频制作。例如,他在给学生们讲《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邓小平》《红军长征》等革命故事时,先播放一段《东方红》《春天的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曲,播放毛泽东、邓小平在各个年代的照片和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视频资料,还不时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也令老师们也深受启发,认为姜教授给学生们上的传统课“生动、直观、形象,为学校上好思政课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学。”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033.jpg

姜德福不仅重视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传统课,还经常领着学生走出去实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的时候,他和区关工委的老同志一起,在一大会址、国歌纪念馆等地给青少年学生讲解解放军进驻上海露宿街头、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讲王孝和、顾正红、李白等革命志士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悲壮故事,激发学生继承先烈遗志,为中华民族振兴努力学习的信念。在黄浦江畔的杨树浦码头遗址,姜德福和五角场街道关工委的“五老”们,对前来参观的少云中学、三门中学、育鹰小学的学生们讲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从这里登上远洋客轮,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走上革命征途的往事,激励孩子们要从小树立理想信念,立志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036.jpg

用“真心”编写“真理”辅导读物

为了配合全国关工委发起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上海市“从石库门再出发”的青少年学习教育活动,姜德福率先并带动陆春炎、华强等退休老同志,从2018年开始,着手编写对青少年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辅导读物。2018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英烈传》;2019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英模传》;2020年,《上海英雄谱》也已经结集完稿。

连续三年,一年一部书,每部上百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姜德福和老同志们既要到图书馆、档案馆寻找资料,又要突击整理撰写,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而姜德福作为统筹,既要参与写作,又是全书的主编,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字,他都要一一审读、校对、修正。一整天坐在桌旁,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往往是老伴早上沏的一杯茶,到了晚上一口都没有动。对姜德福来说,加班加点到下半夜也是常事,老伴见了很心痛,责怪他:“你还当自己是小伙呢,不要命了。”他笑笑说:“德者恒寿,我天天接触正能量,命长着呢!”

除此之外,为了与红色教材相配套,姜德福还编审、编写了“红色交通图”“传承红色基因知识竞赛题库”等材料,还为市、区和街道的有关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创作了反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内容的朗诵诗多首,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为了使书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真正起到教育应有的效果,姜德福还亲自送书到学校到社区,向小朋友讲解书中的故事。“六一”儿童节时,姜德福领着小区内的小学生们,到部队的荣誉室里参观学习,结合书本内容讲解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他还组织社区居民与环卫工人子女们共度端午佳节,鼓励孩子们:“姜爷爷是当兵的,是保卫国家的卫士,你们的爸爸妈妈做环卫工作,是守护城市家园的卫士,我们都是国家的卫士,都很光荣!”并将自己编写的红色读物等书籍题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一本一本亲自送到孩子们手里,孩子们很激动,争着要和姜爷爷一起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01208114039.jpg

用“真诚”传播“真干”先进经验

为了推进新时期关工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姜德福注意培育关工品牌,总结关工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在他所在的蓝天居民区,除了推出“快乐星期五”的关工品牌外,还总结了中学退休教师朱燕平,十年如一日为初三学生义务补习物理课的先进事迹,推进了社区关爱工作的不断发展。

2018年七八月份,他冒着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对街道所属的32个居民区,逐一进行深入调研,先后总结了街道“五区联动做好关工工作”“老少携手追寻红色足迹”“北茶园园丁助学站”“葛海英法制夏令营”“航天居民区航天精神宣讲团”等一批关工工作的先进经验。为了研究推进五角场街道社区的关工工作,他往往是白天搞调研,晚上连夜整理材料。人们由衷叹服,75岁的老教授、老军人,其工作的精气神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近年来,姜德福应有关区县的邀请,介绍在关工工作中树品牌抓典型的工作经验,很受欢迎。他协助指导有关单位总结的相关经验材料,有的在全市乃至全国的会议上做介绍,有的被《中国火炬》等报刊刊登,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关工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姜德福教授一样关爱下一代成长,热心革命传统教育的老前辈,才能使红色火种代代相传,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
政府网站找错

主办单位: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址:上海市广粤路131号  邮编:200434
联系电话:021-64812110(工作日 9:00-11:30,13:30-17:00)

沪公网安备小图标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995号

  网站标识码:3100000119 icp备案小图标

沪ICP备2023020283号-1

技术支持:上海东方数据广播有限公司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微信二维码
 关闭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