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26名战友牺牲后的日子,这段老兵视频看哭了!

“我们要与敌人进行一场殊死搏斗,随时都会有牺牲,大家要牢牢记住,牺牲的战友也有一个家,活着的同志要在有生之年代牺牲的战友去看看他们的亲人。”

这是牺牲的老班长曾对施德华他们说过的话。

今年76岁的施德华,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陆象村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父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妹妹,他初中一毕业,就参加了生产队劳动,与母亲一起撑起了家。

1964年,20岁的施德华得知镇里招兵,就去报了名,成为了一名海军航空兵。

1967年1月,施德华所在营编入中国后勤部队,奔赴援越抗美战斗的前线,负责保卫工厂、铁道、公路、桥梁、码头、火车站等重要设施。

部队进驻不到一周,就迎来了首次空战。许多战士写下了遗言、立下了血书,而施德华所在的中队先后有26名战士牺牲。

空战中,施德华在掩体搬弹药向外冲时,突遭敌机轰炸。他发现班长倪振华身受重伤被埋土中,赶忙去拉,倪振华一把推开他,说不要管我,快去救其他战友。

第二天,班长倪振华就因为因伤势过重牺牲了。

回国后,施德华继续在部队服役。直到1978年9月转业回沪,到嘉定县粮食局工作。

作为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施德华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曾经共同战斗、以及后来牺牲的战友,他也时常想起老班长生前的那句话。

微信图片_20200615154831

工作之余,他就积极联系在各地的老战友,邀请他们共同撰写回忆录。他还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包括老班长在内的4位上海籍烈士的家属。老班长倪振华是上海嘉定娄塘镇人,小名阿松。在部队时,他不仅是一位好班长,还写得一手好字,会拉二胡,吹口琴、打篮球。自他牺牲后,施德华一直与其哥哥倪建华及家人保持着联系。倪振华母亲病故后,施德华还专门前往看望并吊唁。

同时,他还记挂着中队另外22位牺牲战友的家属。退休后,施德华历时10年,开始了在各地寻找另外22位烈士家属的征程。他们分散在辽宁、河南、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地域跨度大,路程远,寻找起来极其不易。施德华每次先基本确定烈士家属的所在地,然后再去当地找。为了节省费用,每次临行前他都会自备大包干粮,一路上就着白开水啃馒头,选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住最便宜的旅馆。为了寻找原一连指导员王德清烈士在辽宁盘锦市的家属,施德华仅去的单程就花了30多个小时。2017年,施德华前往广西柳州市寻找黄绍英烈士家属时,失去了“目标”。后来,他辗转联系到了广西籍战友覃日常、李子目,在他们的陪同下,施德华前往广东信宜市经口镇,终于找到了黄绍英烈士的大哥黄琼英。尽管自家条件有限,但施德华在每次寻访烈士家属时,总会送上慰问品、慰问金。烈士黄绍英的大哥黄琼英家共10口人,生活拮据,当施德华千里迢迢看望他们一家并送上1000元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收集整理26位牺牲战友生平资料这件事,施德华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上门亲自拜访,还经常通过写信、电话,与昔日战友、当地民政部门、烈士陵园等多方联系。

微信图片_20200615154854

经过近10年努力,在各方支持下,施德华终于在2016年完成了16万字的《烽火劲旅》,再现了当时他所在中队在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书的出版,圆了施德华的梦。施德华说,他总算没有辜负倪振华班长生前的嘱托,也完成了原全营战友的共同心愿。

微信图片_20200615154857

为着这一份和老班长的生死约定,施德华许下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