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群团长奔跑的老班长
徐征峰,上海二中院行装处处长。
徐征峰负责的行装处有个特点——军转干部多,其中不乏团级干部,而徐征峰是一个只有5年兵龄的战士。大家开玩笑说徐征峰是带着一群团长奔跑的老班长,特别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行装处火力全开,关键时期,更显军人本色——特别能战斗!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偶尔有行人对面走过,大家不自觉地拉开距离,顺手扶一下口罩,匆匆走过。
一个人的背后是一个家庭,没有人想主动外出。
当“闷”在家里成为大多数人抗疫的常态,行装处却几乎是全员奔跑的状态。
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姜泽平,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各大药房,采购护目镜和测温枪;唐兴华几次开车到郊区,拉各种防疫物资;谷军事无巨细,协调落实各项防疫保障工作;金臣购买到物资后,全数捐赠给院里;蒋琼在最急缺消毒液的时候帮助联系到了经销商。
行装处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大后方的逆行者……
徐征峰作为“班长”,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上海援鄂医疗队防护服告急,全院党员踊跃报名自愿认购捐赠防护服。徐征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采购任务。
采购过程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几次洽谈失败后,徐征峰压力倍增,白天晚上,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能快一点采购到符合标准的防护服,早日将全院干警的爱心,奉献给奋战在医疗前线的勇士们。
他的执着最终感动了一位陌生的经销商,对方诚恳地说:“徐处长,您放心,就凭咱们法院干警的这份心意,凭您这份执着,我帮您联系采购渠道。”
几经辗转,徐征峰在素未谋面的经销商帮助下,顺利和生产厂家直接对接。
最终,援鄂医疗队发来“物资收到,质量很好”的信息时,徐征峰感慨万千:“特殊时期,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干警们的鼎力支持,令我感动!”
始终充满激情,相信只要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一个目标最终都会实现!徐征峰特别强调团队力量,这种团队协作意识来自军旅的淬炼。
1980年,年满19岁的徐征峰怀揣着全家人的希望,终于走进了“临汾旅”这支光荣的部队。
因为入伍的机会来之不易,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由于训练成绩突出、表现好,徐征峰很快成为班长。
让自己向着优秀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是一件难事,但带领团队一起“飞”,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徐征峰所在部队的主要作战装备是“喀秋莎”,要求炮弹装填速度要快,如果有任何一个人不严格训练,就意味着在战时可能会暴露阵地,战场上将不是一个人牺牲,而是阵地被敌人的炮群覆盖。
刚当班长时,徐征峰并不懂得如何带兵,遇到班里有战士训练不够刻苦,就会向指导员报告,结果在又一次向指导员汇报情况后,指导员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徐征峰,所有的班长都没问题,就你有问题,你说这是啥问题?”
对呀,啥问题!老把问题上交,不就是自己的问题吗?指导员的这一灵魂拷问,成了他一生做事的指引……
挫折总是能让人迅速成长!训练尖子徐征峰在第一次带兵“滑铁卢”里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想办法把它解决掉。多年以后,徐征峰对待工作上的困难,总是胸怀这样的气魄:“没有打不了的仗,只有怎么打的仗!”
回望过去,徐征峰说他一直在努力奔跑,也希望用奔跑的激情和力量,带动周围的人!
在战士们的心里,他是领跑团队训练成绩的班长徐征峰;在干警心里,他是能够认真倾听当事人倾诉的庭长徐征峰;在行装处的大家庭里,他是在智慧法院建设中不遗余力开拓前行的徐征峰。
他说,作为一名后勤管理人员,只要是有利于二中院的建设,只要能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事,他都要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