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青浦 | “31588181”老兵热线背后的守护与传承

  “31588181”——这个青浦区退役军人熟记于心的号码,是他们不分昼夜的牵挂,是随时可依的港湾。老兵热线开通五年来,一头连着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一头系着服务中心的温暖守候。无数个动人瞬间在此定格,而吴建明、钱惠明两位老兵志愿者,便是热线背后坚实的“定海神针”。

  2020年9月,青浦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依托老兵热线平台在服务大厅设立“老兵帮老兵”工作室,老兵志愿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志愿服务化作对战友的郑重承诺,用真心与担当,书写着“老兵帮老兵”的温情故事。

 

  风雨无阻的奔赴:一句约定,一生担当

 

  承诺的重量,从不是挂在嘴边的豪言,而是风雨中的毅然前行。

  还记得那次台风过境,狂风裹挟暴雨席卷而来。考虑到两位老同志的年纪与安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意电话叮嘱他们:“吴老师,今天天气太糟,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对象过来,你就在家不用过来了呀!” 可电话那头,吴建明的语气格外坚定:“不行啊!昨天和一位老兵约好了今天见面,他要是冒着风雨来找不到人,该多失望?我必须去!”

  没有惊天动地的话语,只有朴实无华的坚守。披上雨衣,顶着狂风,他们如约出现在工作室。这份“不推诿、不拖拉”的军人本色,让每一位前来求助的退役军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视与滚烫的战友情。

 

640 (2).png

 

  薪火相传的温暖:老兵带新兵,初心永延续

 

  每年3月、9月,一批批年轻退役军人告别军营,带着青涩与憧憬返乡报到。这时,吴建明和钱惠明总会早早等候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当好年轻战士的“暖心向导”。

  “来,先喝杯水缓一缓!”“在哪个部队服役?当了几年兵呀?” 一句句亲切的问候,瞬间驱散了年轻人的拘谨。他们手把手指导退役军人填写报到材料,耐心解答政策疑问,临走时还不忘送上祝福:“祝你们前程似锦,常回‘家’看看!”

  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两位老兵总会笑着感慨道:“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这份工作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军营的归属感。” 这份独属于军人的默契与情谊,在“老兵帮新兵”的温情互动中,悄然完成了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

 

640 (3).png

 

  解忧纾困的真心:既解“难题疙瘩”,更懂 “军旅牵挂”

 

  在工作室里,来访退役军人带来的,或许是政策疑问的“结”、或许是生活难题的“难”,而吴建明和钱惠明两位老兵始终坚信:解决问题既要讲“法理”,更要带“人情”。

  前不久,唐老带着忐忑走进工作室,反复追问:“我当年没办军官证,会不会影响退休待遇?”话语间,满是担忧。两位老兵一边为老人斟上热茶,一边认真倾听他的军旅故事,随后联合工作人员耐心解读政策:“军官证是现役身份凭证,转业后无法补办,但您的待遇和档案记载挂钩,和证件无关!”他们饱含真诚地告诉唐老:“您为国家的奉献,都清清楚楚记在档案里,记在国家心里,绝不会因为少一个本本就打折扣!”温暖的话语驱散了老人心中的阴霾,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而朱家角镇的王老,更是工作室的“老熟人”。爱人离世、子女不在身边,房屋受损的难题让他独自承受了太多压力。五年来,吴建明和钱惠明始终把他当作亲人,一边耐心安抚其焦躁情绪,一边积极全程跟进配合局、中心帮助问题解决。当房屋难题终于妥善处理,王老一次次致电感谢,如今还常打来电话分享生活近况——一句 “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便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640 (4).png

640 (5).png

 

  五年时光,一通通热线、一次次接待、一场场陪伴,吴建明、钱惠明用军人的坚守与担当,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 的初心使命。在青浦,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扎根在退役军人服务一线,用真心架起桥梁,用温情守护初心。

  “31588181” 这条老兵热线,不仅是政策咨询的通道,更是情感联结的纽带。它见证着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也书写着老兵之间最真挚的情谊。向每一位坚守岗位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致敬,他们的付出,让“军人”二字始终闪耀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