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上海市静安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获颁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为老服务,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工作的通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决定授予1290个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授予1990名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上海市静安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一起来看→

服务接待大厅
上海市静安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静安区军休中心”)紧跟新时代新发展,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围绕“六个老有”总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聚焦医疗、养老、文化“三件大事”,靶向施策,突破创新。静安区军休中心现有军休干部878名,其范围内对于相关敬老爱老助老服务连续3年满意度达到100%,对外组织开展涉及相关内容活动逾50场次,辐射人数超7000人次。
保障增效,持续破解老年人医疗健康难题

慰问军休干部
静安区军休中心落实“七必访”“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生日祝福”等敬老爱老助老服务制度。实行“五个一”基础医疗保障,即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一次医疗体检、一次疫苗接种、一次健康讲座、一份互助保险。

流感疫苗接种

军休干部体检报告解答会
静安区军休中心将失能(含失智)、高龄、独居、空巢等银龄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建立台账,掌握需求,关心关爱,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落实“7×24”小时重大疾病患者密切联络制度和日常卫生保健服务,畅通特色就医、住院绿色通道,年平均协调逾50人次,实现住院应收尽收,就医便捷高效。完善居家应急安全保障,为重点对象免费安装“安康通”及“一键通”并全额支付年费。

慰问重点对象
数智赋能,拓展为老助老爱老服务新形式新内容

智慧康养中心艾灸机器人
静安区军休中心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将军休银龄群体纳入街镇社区数智化管理网络和信息平台,服务嵌入“乐居宝山”“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智慧平台”等“数智化”系统,动态掌握养老服务需求,有效匹配养老供给。先行先试,在机构内建立智慧康养服务中心,开发应用“互联网+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模块,引进适用于银龄群体的康复训练、行为辅助、健康理疗和安全监护等养老服务设备和系统管理终端。

智慧康养设备

智慧康养中心高压氧舱
静安区军休中心打造军休干部运动健康之家,集合“智慧+运动+健康”,建立符合老龄特点和需求的多功能健身场所,突出智能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知识宣传等“一站式”运动健康服务。

军休干部运动健康之家
文化聚力,助力提升新时代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

茶艺班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军休老年大学获批成为全市首批区级军休大学。静安区军休中心以此为重要契机,全力探索构建军休银龄思政教育新高地、精神文化新园地、作用发挥新平台。

羽毛球班
一方面,肥沃“文化给养”学习园地。静安区军休中心开设钢琴班、茶艺班、烘焙班等30项课程。每年开展教学活动逾400场,辐射学员逾5000人次。充分利用“有声图书墙”数字阅读空间,“学习强国”“网络课堂”等平台,打造学而时习指尖课堂,实现理论著作随时学、主题教育及时学、重要会议跟进学。丰富文体活动内容,组织摄影采风、户外垂钓、重阳金婚钻石婚庆典等特色主题活动。

图书馆

钢琴基础班

钓鱼活动

金婚、钻石婚纪念照
另一方面,提升“银龄学堂”文化张力。静安区军休中心科学规划“两线”布局,对标“四有”标准,增强“两队”力量,探索“两库”建设。从善从优、从细从实“筑好基”“搭好台”,多元化满足“银龄”文化教育需求,实现老有所为。

军休干部唱同一首歌
静安区军休中心组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军休干部讲师团,3年来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科普、红色宣讲等活动逾70场,受益群众逾万人。带动银龄团队参加现场践学、红色宣传、微党课等活动,定期举办交流分享会、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实现互学共进。

军休干部在书画室练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