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盛夏:上海军休教育帮扶再结硕果
八月的上海,蝉鸣阵阵,宛如吟唱着教育帮扶的动人乐章。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军休·同心圆梦”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的教育帮扶计划再次迎来丰收。经专项基金管委会推荐、华东师范大学“爱飞翔·乡村教育组委会”评选,江西、安徽两所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的4名优秀教师于7月26日至8月7日,赴沪深入学习当代教育理论与前沿教学策略,顺利结业。同时,上海军休干部爱心援助基地(江西修水第一中学)“朗朗清风大学梦”的受助优秀困难高中生赖琦,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近五年帮扶行动中首名考入顶尖学府的学生。这两项成果如盛夏双生花,彰显着上海军休系统帮扶革命老区的赤诚之心,也标志着革命老区教育帮扶的新高度。
01
希望的种子:教师的成长之旅
在专项基金的资助下,4名优秀教师于7月下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这场为期两周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包含观摩学习、创新研讨以及文化体验等多个环节。活动汇聚了卢宝荣、孙明霞、于海、贲友林等教育专家,还整合了上海市市西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参观城市文化地标、现代工业基地、社区建设、公益机构以及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各类场所,为扎根革命老区的教育工作者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培训期间,江西校教师曹娟参与“AI的出现是否会使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小”辩论赛。她深有感触地说道:“AI取代任务,而非角色;改变工作方式而非教育本质。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是心灵碰撞、育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曹老师虽曾迷茫,但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让她明白教育的意义不止于分数,更在于为生命撑起希望之伞,用爱与耐心浇灌求知心。从江西校毕业的她坚守十余年诠释“薪火相传”。从破旧土瓦房到现代化校园,她亲历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为老区孩子筑起了梦想殿堂,见证了教育帮扶带来的蜕变。当昔日学生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归来,立志要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时,曹老师深知,希望的种子已扎根大山深处。
02
丰收的果实:清华录取背后的故事
当教师收获满满之际,专项基金微信群里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受“朗朗清风大学梦”专项基金资助的优秀困难高中生赖琦,以理科648分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位从贫寒家庭走出的学子,成为上海军休干部爱心援助基地持续帮扶的典型案例。
自2021年上海军休干部爱心援助基地在修水一中成立以来,已有40余名像赖琦一样的困境学子在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茁壮成长,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陆续被多所知名高校录取,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等。赖琦在感谢信中深情写道:“不只是我,相信其他被帮助的同学也同样倍感温馨。每学年5000元的助学金犹如雪中送炭,为我们这些困境学子驱散经济上的阴霾,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正是上海军休干部爷爷奶奶一如既往地坚持与慷慨付出,成就了我的清华梦。”
03
未来的耕耘:教育帮扶的可持续之路
年初专项基金工作会议上,委员们纷纷表示,从“师资赋能”到“学子圆梦”的“造血式”帮扶模式为革命老区打造可持续教育生态体系。
去年此时,专项基金“朗朗清风大学梦”公益项目完成高中阶段帮扶任务后,专项基金管委会等工休人员自发对接考入大学的6名困难学生,开始以“一对一+德资双助”方式继续支持其完成大学学业。近日,浦东军休中心陆家嘴军休所第一党支部的军休干部们主动接过爱心接力棒,与今年成功考入大学的10名学生结对,开展新一轮帮扶。上海军休干部身体力行,为革命老区学子迈向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此举也为上海军休关心下一代事业注入了蓬勃生机。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