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之声⑱ | 去翻越更多山海
周达峰
转业前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某支队
我出生在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所以,我从小就喜欢翻越山海的独特体验。转业后回望自己的军旅生涯,似乎也是一个不断翻越山海的过程——
翻越知识的山海
我很喜欢雷海宗先生的名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尤爱书名,因为我觉得军人就应该兼具文化和兵味。高考结束后,我考取了人大国防生,从此我走上了“文化兵”之路。在校期间,我获得了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法律类全国第一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国防生,并和“联合国爱心大使”刘文杰共同成为学校历史上唯二的“国防生特别奖”获得者,毕业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工作两年后,我又到云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参与了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并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资格证书。后来,跟随军队院校改革的步伐,我考取了国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高质量完成十几万字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参与了军队重要课题的研究,并在军事学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翻越基层的山海
本科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某基层中队任排长,因为中队担负任务特殊,对官兵思想政治的要求极高,无形中也锻造了我绝对忠诚的品质。在中队,我一方面虚心向官兵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开展工作,成为了第一个独立带任务的排长,被所在单位官兵称呼为“最优秀的排长”。任职副中队长后,我被调整到某火车站中队,期间我注重在军地媒体宣传报道官兵“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极大激发了官兵的热情。武警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后,我到一个新组建的中队任政治指导员,面对不同单位汇聚在一起的官兵,我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理念,依法带兵、以情带兵,通过举办“西瓜座谈会”“趣味运动会”“军属联欢会”等,极大提升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位战士跟我说:“指导员你真不一样,从来没有一个人说你坏话”。也许翻越山海有付出和汗水,但是基层官兵最真挚的情感、最通俗的话语,却让我看到了翻越山海背后的最高价值和最大意义。
翻越机关的山海
转业前,我曾担任支队保卫干事,重点负责法治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机关运转的机理,期间,我积极推动所在单位与军地司法机关、沪上政法院校开展交流,并利用合作平台帮助官兵维权,我还策划了“做快乐的守法者”系列普法活动,创新开展了“普法短视频大赛”,开办了“法治故事会”,组织了“宪法宣讲汇”,巡讲了“硕博宣讲团”……每一场活动、每一次亮相、每一堂授课,都获得了官兵的广泛好评。支队领导开玩笑说“你上课像金一南”,我在心里告诉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还曾在武警部队机关跟班学习,在改革前的人民武警报社和电视宣传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还到全国多地采访报道,参与采写的稿件《系列:我们的军旅岁月》荣获人民武警201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这段经历让我提升了工作的标准。再后来,我又被中央军委纪委借调参加重大专项任务,这段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
其实,每一个转业军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军旅山海,那里有我们曾经的梦想,更深藏着我们曾经的热爱。诚如泰戈尔《飞鸟集》的名句所言“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我们都将牢记这份最初的梦想与热爱,勇敢地去翻越更多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