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军转之声⑰ | 以培训为阶 向新程而行

640 (55).jpg

 

640 (56).jpg

  徐文论

  转业前服役于海军某舰

 

  往回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适应性培训即将落下帷幕。这段集中培训的时光,对自己来说,既是对过往军旅生涯的回望总结,更是面向地方工作的思想预热与能力赋能。从老师的授课中,从政策的解答中,从同学的交流中,都在帮助自己这个“转行者”重新校准人生坐标,深刻理解新角色的内涵、新使命的重量,拨开迷雾,找准新征程的方向。

  在认知重塑中找准定位

  从脱下军装的那一刻,自己就清楚地知道,从军营到地方,在心态和角色上,必须要迅速地转变,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这一点,自己还是提早有过心理建设的,但具体到底怎么转变角色,却不够清晰,在参加培训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岗位的转变不仅是工作环境的切换,更是角色定位、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全面调整,必须做好“衔接”与“转化”,将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与地方工作需求有机结合,实现新的跃升。新角色不是对过往的否定,而是要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从“命令执行者”到“政策落实者”,从“军事指挥员”到“群众服务员”,转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新角色的关键,在于放下“指挥员”的架子,以“小学生”的姿态融入地方工作环境,让军队锤炼的过硬素质在服务群众中找到新的支点。

 在使命传承中校准方向

  转业军官的使命,是把军装里的忠诚转化为地方工作的担当。从“保家卫国”到“地方建设”,变的是职业,变的是岗位,变的内容,不变的是责任,不变的是初心,不变的是使命,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转业军官的使命传承,本质上是对“为人民服务”初心的坚守,无论岗位如何变化,要求我们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在不同领域续写责任与担当。当然,新使命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求我们传承组织协调、应急处突等方面的优势,也要认清刚有余而柔不足的不足,将“刚性执行力”与“柔性服务心”结合,既能当“冲锋队”,更能做“贴心人”,实现“战场”与“市场”,“训练场”与“服务场”的有机衔接,实现“华丽转身”,实现“成功转型”,做不到这一点,传承就只是一句空话,就只是空中楼阁。

  在能力淬火中蓄力前行

  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一个月的培训,让我们入了门,认清自己的短板,让我们找回了学习习惯,找准了努力的方向。然而,再清晰的认识,再好的想法,最根本是需要能力支撑,不然一切想法都只是空中楼阁,能力提升是关键,努力学习是路径。对我而言,培训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能力提升清单”:一方面要巩固组织协调、纪律执行等“固有优势”,另一方面要攻克法规学习、政策研究、工作方法、群众工作等“新增课题”。曾经习惯写“命令通报”的我们,需要重新学习“请示报告”的行文逻辑,实现新征程上的“能力重塑”。重点已经清楚,方法已经找到,剩下的唯需努力。

  “空杯”“归零”是在培训期间经常听到班里同学说的话,这是我们的心态;不管是年长的老大哥,还是年轻的小兄弟,认真对待每堂课,学习和思考,这是我们的状态;交流中,大家都在加强对新岗位的了解,鼓足了干好新工作的信心,这是我们的姿态。谦虚的心态,学习的状态,向上的姿态,这也是一个转业军官应该有的样子。

相关稿件:

军转之声⑯ | 感恩组织培养 启航浦江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