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 | 转变作风护权益 春风化雨润军心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局系统党员干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主动靠前服务,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工作“五好”“两让”落实落地,努力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为推动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风塑形:主动多走一步,让每一次诉求都“有回应”
作风建设最终价值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上。2025年6月,杨浦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胜接到“12345”热线工单时,面对的是一位老兵急切的社保补缴诉求。当时政策审批已完成,但企业迟迟未办理。按常规做法,完全可以把责任推给企业,草草结案。但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没有只满足于“程序合规”,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汪胜放弃晚上休息时间,趁着夜色上门走访,和老兵坐下来慢慢梳理问题症结;第二天又全程陪着老兵,主动找到企业沟通,反复向企业解释政策,最终让社保补缴款及时到账。这“多走的一步”,打破了服务边界的限制,更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每一次主动向前的行动,都是从文件落实到实践的真实写照;每一次迎难而上的坚持,都是作风转变最生动的体现。
服务跨前:主动排查信息,让每一位老兵都“被看见”
作风改进的关键,在于从“被动等待诉求”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与区社保部门对接工作时发现,2015年后部队转款办理社保转接存在两大难题:19名退役军人因联系方式缺失无法沟通,另有部分转款因18家部队备注信息不全,导致无法确认资金归属账户。为彻底解决问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秉持“主动服务群众”的理念,启动“服务找人”专项行动。针对联系不上的老兵,工作人员通过部级系统开展建档立卡工作,逐条核对信息,最终成功获取联系方式;面对资金归属不明的情况,他们积极协调外省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动部队、社保机构多方沟通,打通信息壁垒。作风改进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困难的行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用实际行动,主动照亮了权益保障的每一处盲区,确保每一位老兵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怀。
协同聚力:精准匹配岗位,让每一份期待都“有着落”
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对退役军人需求的快速响应与贴心服务中。2025年6月,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一位年过半百、求职困难的老兵就业诉求。其持有A2驾驶证,具备丰富的驾驶及多岗位工作经验,但因年龄因素求职屡屡碰壁。接到诉求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同联动殷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及街道职介部门,构建“一站式”就业服务链条。工作人员当天启动对接程序,次日职介部门便与老兵深入沟通,精准匹配岗位,并协助安排面试。短短 5 天内,老兵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成功开启新的职业生涯。电话中,老兵难掩喜悦与感激,这份及时回应与高效服务,正是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行动践初心”的生动注脚。
铁规筑底:精准核查资金,让每一分保障都“走对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将“严谨细致”作为作风建设的标尺,在社保资金管理工作中严守制度红线。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一名退役军人因出现违法犯罪情形,不再符合社保接续政策规定,多发社保补缴需清退的情况。面对当事人的不配合,工作人员没有简单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多次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既耐心解读政策文件,明确清退依据,又深入了解其实际困难,站在对方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最终用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当事人,使其主动配合完成退款手续。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资金核查的精准性,更彰显了“制度刚性+服务柔性”的工作智慧,深刻诠释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核。每一笔资金的规范归位,都如同拧紧政策落实的“螺丝钉”,是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体系严肃性与温度感的双重守护。
从“多走一步”的躬身实践,到“主动排查”的未雨绸缪,再到“精准核查”的严谨坚守,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用行动书写着作风建设的生动篇章,将继续深耕服务细节,创新保障模式,让尊崇之光温暖每一位退役军人,让务实清廉之风为退役军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