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静安 | 烽火仁心!这位新四军军医的热血故事,藏着一个家族的精神密码

 

640 (2).png

 

 

640 (3).png

 

  戴振于1926年10月26日出生在安徽无为。彼时,国家正饱受外敌侵略与内部动荡,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年少的他,虽身处困厄,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1942年3月,年仅16岁的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征途,加入了新四军。1944年1月,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从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里,戴振历经了无数次生死考验。1943年6月的一个深夜,作为七师沿江支队特务连的保健员,他随部队参与了对桐东县敌圩的夜袭战。家族长辈们常忆起,他在行军途中,严格遵守纪律,即使形势紧迫,亦能沉着应对。战斗打响后,他不仅要直面敌人的凶猛炮火,更要时刻心系战友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伤员提供及时救治。此役,新四军以少胜多,歼灭了日伪军一个连,并处决了罪大恶极的汉奸,极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斗志。戴振也在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成长。

 

640 (4).png

 

  1945年12月,部队奉命北上山东,攻打津浦铁路沙沟车站的日军。家族聚会时,老人们每每提及此战,总会感叹戴振的英勇。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毫无惧色,作为医务员,他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前线,全力抢救伤员。战前副营长那句“这是抗日战争最后一仗,一定要打个漂亮仗”的动员,他铭刻于心,并化作冲锋陷阵的不竭动力。最终,他们成功全歼日军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40 (5).png

 

  解放战争时期,戴振的战斗历程同样写满艰辛与荣光。1946年,他所在的56团与敌74师多次交锋。城西门一战,部队与敌军苦战一天一夜,随后转战涟水、沭阳等地,每一场都是血与火的生死较量。在小钱庄战斗中,年仅18岁的战友童天年为抢救伤员壮烈牺牲。戴振深受震撼,将战友的临终嘱托深埋心底。这份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成为支撑他继续战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640 (6).png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役。戴振所在部队肩负阻击国民党军“天下第一团”的重任。战斗惨烈异常,双方伤亡巨大。戴振在火线抢救伤员时,不幸身负重伤,陷入昏迷。当战友和担架队将他从尸山血海中救下,送往后方医院,苏醒后的他第一句话并非关切自身伤势,而是急切询问战友们的安危。得知有战友牺牲和负伤,他眼中盈满深切的悲痛与惋惜,但同时也为战友们的英勇感到骄傲。

 

640 (7).png

  新中国成立后,戴振转业到地方,继续在医疗卫生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将战火中积累的宝贵医疗经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倾注于日常工作,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640 (8).png

 

  回望戴振的一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以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经历,是家族的荣光,更是后辈永恒的榜样。他教导大家,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要信念如磐,勇毅前行,为理想与正义奋斗不息。他的精神,如同那永不熄灭的薪火,必将在家族血脉中代代相传,激励大家在新时代继续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640 (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