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 “兵支书”练就“六脉神剑”,书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在金山区金山卫镇,有一位“兵支书”,经常穿梭于田间地头,环境治理、调解纠纷,为政策落地“穿针引线”,他就是八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退役军人陆永强。八字村在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后,再次踏上了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征程。在基层乡村振兴这片“战场”上,“兵支书”陆永强始终在岗位上履行村民“当家人”职责,以为民服务的初心,撸起袖子、扑下身子,让乡村更美、乡情更浓、老百姓更幸福。
老兵永远跟党走
乡村振兴里的“六脉神剑”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扎根基层近三十载,陆永强始终以军人的坚毅与担当,投身八字村乡村振兴事业,真正实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第一剑:定思路
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党员就要冲在乡村振兴一线!”这是陆永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带领下,八字村创新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聚在产业中”模式,将环境整治、河道清理、道路保洁等工作细化为责任区,让党员主动亮身份、当先锋。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商共议机制,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如今,“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共建格局已成为八字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剑:明路径
科学规划,锚定发展方向
乡村建设不能盲目“摊大饼”,必须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陆永强把部队严谨高效的行事风格深度融入示范村创建工作中。镇工作专班入驻八字村,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邀请专业团队深入调研,明确“生态宜居、农旅融合”的发展定位,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为乡村发展指明清晰路径。
第三剑:抓重点
长效整治,提升乡村颜值
环境是乡村的“面子”,更是“里子”。陆永强创新实施“网格化 + 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全村划分为4个子网格、26个微网格,实现管理全覆盖。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极大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建立河道管护、卫生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组建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环境整治成果长效巩固。
第四剑:谋发展
产业融合,增强发展动能
“有钻劲”可以说是每一位退役军人的特质,陆永强也不例外。为了找准八字村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陆永强立足八字村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路径。东部打造心悦鲜切花基地,北部联动强丰蔬菜配送基地,形成富民产业带,既解决了村民就业,又通过土地租赁实现稳定增收。
第五剑:盘资源
文化铸魂,丰富精神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注重文化建设。陆永强带领大家深挖八字村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八字古桥、沉船遗址等故事,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文化赋能让乡村既有美丽的“面子”,又有深厚的“里子”,成为村民心灵的温暖栖息地。
第六剑:齐共治
群众参与,凝聚共建合力
乡村振兴不是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全体村民的“大合唱”。军人出身的陆永强刚毅、敢闯、担当,他带领班子成员通过基层走访、村民座谈等形式,广泛倾听群众诉求。积极鼓励乡贤、返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营造“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良好氛围,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凝聚起共建共治的强大“同心圆”。
十载扎根乡土,用陆永强的话来说,即便军装不在身,但军心永不改。他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陆永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未来,八字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创新,我也将始终以一名退役老兵的身份,坚守初心,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