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特殊党费”
4年前,一位88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芷江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办公室,将一个装有5万元现金的信封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说:“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交的特殊党费。”这位老同志就是居住在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辖区的老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严子容。
严子容全家福
岁月回响,铭记“最可爱的人”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这是全军性改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志。到1948年初,全军各部队均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在1948年年底,15岁的严子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严子容(青年)
严子容所在的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成长起来的我军四大野战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诞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解放军将领。例如邓华、李天佑以及在朝鲜将38军带成“万岁军”的梁兴初等人。后来,他们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
翻开四野部队这份将星闪耀的名单,严子容的名字,确实不够那么显眼,但他跟着部队一路从东北一直打到湖南,为夺取全国解放而浴血奋战。
抗美援朝(与战友合影)
1950年6月,严子容所在部队接到命令,从哈尔滨同化开赴朝鲜。据严子容回忆:“志愿军赴朝作战是10月份,我们过去的时候,全国还没有公布抗美援朝的消息。”到达朝鲜后,严子容随即被调派至炮八师恒山部修械所,在这个被称为“流动的兵工厂”里当一名钳工。
严子容的技术证明
“修械所专门负责枪炮修理,我们一共有23部工程车,一百八十多人分属不同的工种,负责3个师的武器装备;工程车里面电焊机、车床等应有尽有,平时工作和休息都在车子里面。”严子容说,当时志愿军的武器多是“三八步枪”“三八野炮”和“喀秋莎大炮”,和美械装备相比,较为落后;部队缴获的敌人枪炮和汽车,他们都会把零部件拆下来,用来填充志愿军的武器装备。
严子容在朝鲜
行军作战时,志愿军战士们都是自己身上背一袋炒面作为干粮,条件十分艰苦。在朝鲜3年多,严子容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上吐下泻、水米不进,瘦得皮包骨头。在防空洞里住了几个月,团政委甚至把自己的药都用在了他的身上,也没有奏效。无奈,部队只得批准他回国,送到长征市立医院就医。养了两三个月,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战友给严子容的留言
1950年至1951年,经过四次大规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击溃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线维持在了“三八线”左右。严子容表示:“抗美援朝的胜利,我们凭的不是武器装备,凭的是毛泽东思想,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
志愿军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最美家风,艰苦朴素代代传
从部队复员后,严子容转业至上海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工作,后又调到原闸北区法院担任法警,并于1973年入党。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严子容一级警督警衔。
“以前在法院工作的时候,经常到外地出差,看到很多穷苦的地方,老百姓生活还是很艰苦。我自己也是苦出身,看了心里感觉很难受。”对此,严子容感慨万千:“现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还是经常教育儿孙们,平时要节省一点,光我们好也不行,要大家都好才好。”
递交特殊党费的时候,正值春节假期,部分银行尚未营业,年事已高的严子容不会用自动取款机,只能多次往返于各家银行,去人工柜台取钱。终于,历时近一个月,严子容筹集到了5万元现金,第一时间交到了党总支。
在严子容心里,只有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群众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他告诉儿孙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日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成才,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