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嘉定 | 退役戎情在,“戎花”展担当

  “我在嘉定区认识的退役女兵不多,现在有了这个平台,能经常和姐妹们聚一聚,共话战友情,有‘家’真幸福!”得知嘉定区成立了退役军人妇联,退役军人陆春红激动地说道。

 

640 (7).jpg

 

  嘉定区现有退役军人约2.6万名,其中退役女兵700余名,她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继续在新战场上书写新荣光。2023年3月,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上海市嘉定区“三新”妇联组织迎来了一朵别样“戎花”——退役军人妇联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嘉定区妇联深化妇联组织改革、拓展“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行动,也是助力“双拥”工作、激发退役女兵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退伍不褪色,不改家国情

 

  她们曾身披战袍,用青春和热血保家卫国。卸下戎装后,她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嘉定区妇联的指导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关爱下,嘉定区退役军人妇联积极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用暖心服务和贴心关爱把广大退役女兵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引领她们踊跃投身现代化建设实践。

  退役军人妇联成立后,以“八个一”系列活动为主线,搭平台、聚人心,开展一系列红色之旅、初心故事分享、重温军旅情体验活动、正能量宣传宣讲、“戎花”志愿服务项目、爱“嘉”公益行动、“戎花”先进典型宣传、女兵风采交流展示等特色活动。

  曾经的飒爽女兵,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在新的“战位”继续发光发热。

 

640 (8).jpg

 

 

  沈惠琴原是上海警备区85医院分院护士,在部队期间曾两次获得表彰,退役后转业至上海新沪玻璃厂并于2002年退休。退休后的沈惠琴积极投身社区建设,身兼多职的她在社区工作中积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关怀独居老人、调解家庭邻里矛盾,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老娘舅”。沈惠琴有一个“沉甸甸”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辖区1000多名退役军人的基本信息和诉求,扉页写着的“用心用情为每一位退役军人服务”是她的座右铭。三年来,笔记本写满又换新,但沈惠琴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能为老兵们服务,特别是帮助退役女兵沟通诉求,为她们送去‘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我很高兴。”沈惠琴说。

 

  退役不退志,岗位建新功

 

  卸下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在爱嘉志愿行动中,退役女兵们积极分享交流志愿服务经验、在新成路街道“双拥主题公园”清洁宣传栏景观、共办战友集体生日会;在“观娄塘古镇 展红色风采”活动中,她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开启红色之旅,感悟铮铮铁骨的英烈精神;在以“重温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行走党课中,她们通过了解搪瓷工业百年发展历史,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变……

 

640 (9).jpg

 

  嘉定工业区娄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丽是退役军人,兼任娄塘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她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为民服务的初心肩负起社区治理的重任。在她的带领下,娄塘社区实现了消防安全零事故、治安事件零发生、违法搭建零报告,社区治理和居民参与成效显著。

  “军人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中。”为更好地服务退役军人,周丽发扬部队优良作风,亲自抓、带头干,挨家挨户排摸辖区内退役军人信息,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团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家·室·厅”三位一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模式。周丽用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书写着巾帼不让须眉、立足岗位再建新功的精彩篇章。

 

  退役戎情在 兵心永向党

 

  一声“到”,一生到。戎装不在,初心不改。嘉定区退役军人妇联从军人的视野、用军人的语言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自退役军人妇联成立以来,退役女兵们积极作为,争当领头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走进家庭、走进退役女兵心里;架好连心桥,主动了解退役女兵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执委们发挥各自优势,提供资源支持、牵头领办项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退役女兵们的心坎上。

 

640 (10).jpg

 

  许海蓉考入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后,开始了军旅生涯,随后转业至嘉定区教育局工作。退休后的许海蓉并没有闲下来,得知上海博物馆招募志愿者,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博物馆里,她不仅用渊博的文物知识为参观者作深入详尽的讲解,还创新讲解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赢得了参观者的喜爱和赞誉。“军队培养了我,我要回馈给社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可以,我要干到70岁。”许海蓉说。

  嘉定区将继续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推动退役军人妇联更加主动融入“双拥”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退役女兵在嘉定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新征程中彰显“半边天”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