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丨加强宣传教育,崇军拥军蔚然成风
杨浦区有着红色沃土,是驻军大区、双拥大区、退役军人大区。近年来,杨浦区大力做好崇军拥军宣传工作,打造立体矩阵,强化思想引领,搭建多元阵地,带动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让崇军拥军蔚然成风。
打造立体矩阵,宣传工作创先创优
杨浦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打造了宣传教育立体矩阵。
宣传遍地开花
“上海杨浦”官微开设双拥专栏,2019年以来,杨浦在中国网、人民网、中国社会报、中国双拥等省部(军)级以上媒体刊发文章698篇。近期,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荣获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授予的2023年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打造特色亮点
杨浦区利用五角场等商圈主要建筑上演双拥主题灯光秀,构建环空军宣传带、打虎山路双拥一条街、复兴岛“双拥岛”等,在主要地段设有永久性双拥公益宣传标识,美团骑手开展移动双拥宣传,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退役军人荣誉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崇军”教育展示馆,积极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浓厚崇军氛围
近四年来,共送达二等功喜报 2 人,三等功喜报 73 人,优秀士兵(学员)喜报 397 人,激励更多有志青年崇军爱军、报效祖国。数十家企业、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化方式,为驻区部队广大官兵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涌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姚梅芳,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孙力、程士亮、李树辉等一批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浓厚氛围。
强化宣传教育,崇军工作入脑入心
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区国民教育体系、部队教育方案、军地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全方位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
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建军95周年纪念日,广泛组织书画摄影展、军地专题演出等活动。区内各学校积极探索国防教育与课程整合,形成“追寻上海红色、传承革命精神”等红色人文行走课程。2019 年以来,面向全区市民开展“军营一日”等活动 957次,30296 人次市民、学生接受国防教育。
军地共建“双拥文化圈”
进一步深化杨浦区军地文化圈活动品牌,让区域文化与军旅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近四年来,打造拥军文艺小分队,军地共计创作双拥文艺作品101个(篇),其中,双拥文艺作品歌曲《我心中的城》等获得第二届中华之声海派音乐原创歌曲征集评选一等奖。
全面发挥红色资源作用
运用国歌纪念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烈士纪念设施等杨浦红色资源,推进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深耕于广大干部群众。完成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同济大学学生运动纪念园、市东实验中学“红色文化广场”改造项目。进一步开展烈士事迹“三进”活动,举办“杨浦英烈”百问百答知识竞赛活动,掀起传承英烈精神的学习热潮。
搭建多元阵地,思政引领走深走实
杨浦通过活动、宣讲、队伍建设等宣传教育方式,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活动聚魂有高度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思想引航,开展杨浦退役军人思想政治骨干进党校培训班,经常性地在各节点开展“情系军营守初心,向海图强启新程”海军节活动,重温军人誓词、致敬英烈等活动,引导退役军人群体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统一退役军人思政骨干思想,有力引导团队积极投入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理论宣讲有深度
学好习近平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精神,打造了“众鑫有话 老兵永远跟党走”退役军人宣传团队品牌,该团队坚守近十年,举办讲座上千场,听众数超10万人,撰写发表理论文章上千篇、著作40余部,荣获上海“最美退役军人”集体称号。
建强队伍有力度
建强思想政治指导员、兵支书、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工作宣传队四支思想政治引领队伍。成立“戎耀扬光”退役军人思政工作室,通过一核多元、多点辐射模式,充分发挥370余名退役军人成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和约30名“兵支书”的领头雁作用,形成“一居委一指导员一团队、一街道一特色一品牌”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服务格局。杨浦组建了“1+12+N”杨浦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成立了退役军人医疗、应急、国防教育等1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勇当先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增添“戎力量”。
杨浦区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至今已历三十年。接下来,杨浦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工作热情、更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做好“崇军”宣传教育工作,浓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氛围,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