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金山 | 双拥花簇滨海岸 军民共建结硕果

金山是上海西南门户,与浙江平湖、嘉善接壤,以近海中的金山岛而得名,是上海最早成陆、最早有人类生活憩息、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方。现有户籍人口约51.32万,常住人口约82.28万。退役军人3万多名,优抚对象3400人。

金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金山卫,今有抗日战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12.6海里的海岸线、613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和4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辖区有上海化学工业区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上海石化两大化工基地,是全国反恐重点保护单位。金山地处上海西南,是西部地势低洼区,每年有多个台风甚至是正面登陆,独特的地理、军事位置,巩卫金山的安全稳定,金山军民的作用不可忽视。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实现了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12年名列全市前茅,荣获了平安建设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金山区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尤为重要,具有重大意义!

金山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从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始终延续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不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厚植强国强军根基,打造新时代军民团结的“硬核力量”。


决策部署在顶层设计中出台


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以来,全区军地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工作总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奇招、办实事。金山区模范创建有方法、政策落地有实效、氛围营造有亮点,在帮助部队化解“三后”问题上,做到了3个100%:军转干部100%安排公务员岗位,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送至接收单位,并每年开展回访;随军随迁随调家属确保100%随时就近入职机关、企事业单位;军人子女100%享受择校入学权益。金山还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立功受奖送喜报和退役军人返乡迎接工作的有关制度。

抓统筹,强部署。金山区始终将双拥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和驻区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将双拥工作切实摆在了重要位置。在深入研究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标准的基础上金山积极创新理念、发掘优势、打造特色,探索了一系列双拥工作的新途径。区党代会将“力争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写入工作报告,区政府将“力争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写入今后五年工作计划,全面加强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及统筹协调服务,做到“一体推进”。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06.jpg

聚合力,齐发力。区委、区政府印发了《金山区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行动计划》,全区双拥工作的领导得到极大加强,各级各部门及驻区部队认真对照行动计划,逐项研究、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力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完善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军地协调机制,每年隆重召开金山区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推进会暨“最美退役军人”命名表彰大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双拥创建业务主管部门专题工作会议、议军会议、议双拥会议、军政座谈会等,研究部署双拥工作,着力形成全区双拥共建强大合力。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各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考核,形成双拥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实现经费投入逐年递增,有力保证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定制度、强机制。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相关要求为抓手,出台并落细落实各项双拥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区公共服务场所军人依法优先优待服务工作的通知》《社会化拥军行动计划》《金山区中小学校双拥国防教育进校园行动计划》《金山区中小学校双拥国防教育进校园创建标准》《金山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细则》《金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实体化、效能化”建设实施意见》《金山区街镇(工业区)“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标准》《开展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制度》《为金山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制度》《金山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规范》等文件以及制度的执行落地,确保区委、区政府对退役军人工作的统筹领导落到实处。


双拥共建在全力支军中深化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拥军工作上,金山坚持秉承着“实在”“实干”“实用”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清单,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双拥实事项目,推出了200多项双拥实事项目,表彰了75项优秀双拥实事项目,高标准推进军地互办实事落地落实,巩固和发展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军政军民关系。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20.jpg


在全力支军,解决“三前”问题方面,以真招实措和“真金白银”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全力保障国防基础建设,先后帮助某驻区部队完成了整体搬迁,帮助某驻区部队完成营区的门窗改造和河道清淤,装修某驻区部队大楼并添置办公、训练和生活等设备,改善部队官兵训练、生活环境,解决了消防退役士兵等一类退役士兵的户口回迁入户问题,一系列举措真正解决了部队的急难愁盼问题。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24.jpg


加强支前队伍建设,为驻沪部队来金魔鬼周训练、海训和驻区部队外出集训开展慰问和安排训练场所等提供保障。向驻区部队官兵发放100余万元医疗卡,解决驻区部队官兵就近就医问题;在各驻区部队营区打造了“心灵驿站”——心理预防干预室,为驻区部队官兵提供优质、高效的 “一站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开展辖区内7家医院与各驻区部队双拥结对共建,让驻区部队官兵享受家庭医生般的健康呵护。为驻区部队提供“医疗六优先”“开辟绿色通道”“心理健康进军营”等医疗健康服务,制度化每季度开展“双拥义诊”,呵护驻区部队官兵健康;向因重大疾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58名官兵发放了特困补助。

在巩固后方,解决“三后”问题方面,不折不扣做到“3+N个100%”,即:军转干部100%安排公务员岗位,随军随迁随调家属100%随时就近入职机关、企事业单位,随军随迁随调子女100%安排“择校”协调入学,各类退役士兵返乡士兵及军转干部100%举行欢迎仪式,退役返乡的驻区部队官兵100%举行欢送仪式,并安排“专人”“专车”欢送退役士兵返乡,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100%由区领导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同志开展敲锣打鼓送立功受奖喜报,军转干部100%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同志送到安置单位报到到岗并每年进行回访,各类退役士兵100%组织开展适应性培训,100%当年度退役士兵全员推荐就业。创新推出的20项金山双拥特色工作创作成农民画作品被《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等刊登宣传。

同时,加强了退役军人培养使用,形成了退役军人人才库,专武干部人才库,兵支书、兵委员档案库,将年轻优秀的军转干部纳入其中。结合换届时机,优先使用库内干部。全力推进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完成率100%。开展军休所星级创建,有力保障了军休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全市军休干部培训班和全市首期军休干部荣誉疗养活动。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29.jpg


在军地同心,常态化拥军方面,深化“双拥在基层”和社会化拥军,充分发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以及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医疗拥军等活动。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前夕,每年两次开展“战士为国戍边,我陪战士亲人过佳节”活动,“五个一”全覆盖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帮助解决了战士亲人就业、优先选房等实际生活困难。全覆盖走访慰问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命名表彰了金山区拥军示范企业、拥军示范社会组织、拥军示范医院和双拥示范学校。为驻区部队官兵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共有628名战士拿到了各类技能证书,有203名官兵正在接受培训。悬挂光荣牌2.17万张、敲锣打鼓为15人次送立功受奖喜报,常态化开展欢送驻区部队官兵退役返乡、“八一”等重要节日慰问等活动,把尊崇送到现役军人和家属心里。


鱼水情深在协同合作中增进


驻区部队官兵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以建设“第二故乡”为己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投入到金山各项建设中,亮点频现,共建领域不断拓展。

在创新开展双拥扶贫方面,张堰秦山村是全市唯一与上海警备区结对共建的行政村。张堰秦山村在上海警备区的帮助下,规划、建设了110亩思瑶蔬菜基地:先后完成仓库、场地、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共8441平方米,新建各类大棚58个,共23088平方米;推进了“军民共建一条街”“双拥宣传广场”建设,秦山村出行主干道张溪路由坑坑洼洼的泥泞路转变成为宽敞整洁的柏油路,并建造了215盏太阳能路灯,有效改善了秦山村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让1380户村民得益;先后发放慰问品、慰问金近20万元,送戏送医下乡惠及村民8000多人次,助推80余户村民脱贫,双拥帮扶帮建成效明显。在军民共建40周年之际,被《中国双拥杂志》刊登宣传。

在积极参与地方工作方面,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驻区部队通过军警民联防参与双拥模范城、文明城区创建、平安建设等。加强军地应急指挥体系对接,推动驻区部队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金山每年有多个台风甚至是正面登陆,抗台、抗涝工作任务繁重,驻区部队官兵全力投入各类抢险救援,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金山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9年以来,驻区部队先后出兵2880余人次,完成抗台、抗涝等18项各类急难险重抢险救援,先后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

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方面,驻区部队发挥“相约20日”“军民共建一条街”“兵哥哥牵小手”“兵爸爸牵手重走长征路”等品牌效应,联合深化为民服务。组建双拥宣传队和“学雷锋小组”进机关、进村(居)社区,累计为5000多人次提供了扶贫帮困、结对助老等一系列服务,受到金山市民的广泛赞誉。驻区部队100%与驻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结对,定期组织学生、职工至部队参观内务、观摩军事表演、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各类国防互动活动39场次,3300多人次参与,向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知识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培育崇军尚武的精神。


创建氛围在全民参与中浓厚


以提高全民双拥意识和国防意识为出发点,将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官兵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努力,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浓厚氛围。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34.jpg


金山积极利用地方非遗——金山农民画展示双拥成果,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二进三入四结合”国防和双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了退役军人公交示范线。在金山,双拥工作、双拥展示馆、国防教育园比比皆是,拥军示范企业、社会组织、医院和学校随处可见。金山积极调动、广泛凝聚起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等各方资源,以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了爱国拥军氛围在全区更加浓厚与深入人心。

在典型示范上,进一步挖掘树立双拥典型,广泛组织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永葆本色,续写荣光”主题系列活动和“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评选活动,涌现并表彰了3名市“最美退役军人”、20名区“最美退役军人”,10名区“最美军嫂”,金山2名同志所在的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抗疫医疗志愿服务队、3名同志所在的抗疫一线居村“兵支书”群体被授予上海“最美退役军人”集体的称号,市“最美退役军人”尤利明事迹宣传片在全国获奖,市“最美退役军人”段学龙事迹在央视播出,掀起学习最美学习先进的高潮,使“关心国防、热爱部队、尊崇军人、敬重英雄”成为全区军民自觉追随的新风尚。

在基础宣传上,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等资源深化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宣传,增强市民爱国拥军意识。在上海金山APP专门设立双拥宣传栏目,建立了局舆论宣传阵地,及时、全面、动态报道慰问部队官兵、优抚对象和困难退役军人以及群众拥军优属、“最美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等工作。视频播放量达13万次,新闻稿浏览量近128万次,覆盖近141万人次。做到了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上有看点、在群众中有热点,不断扩大金山双拥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在全区建设了15个永久性双拥宣传阵地。庆祝建军95周年宣传氛围被《中国双拥杂志》刊登宣传。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560余次被《中国退役军人》《中国双拥》等杂志和省部级以上平台刊登,其中仅2022年,部网站刊登宣传就达19次。组织农民画家对20项双拥特色项目进行了描绘,创作的110幅非遗《金山区双拥特色工作》系列农民画画作,被多个省部级平台刊登转载,将国防和双拥知识宣传于润物于无声。

在社会引导上,金山每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有力提升了青年干部的国防意识。对两处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精心设计打造了金山区双拥展示馆,建设了金山区军民共建双拥宣传广场、金山区双拥公园、金山区国防教育园、虹桥枢纽7路B线退役军人示范线。全区打造了5所双拥示范学校,在全区中小学校中开展“二进三入四结合”的国防教育和双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驻区部队与学校双拥结对共建活动。编印“双拥”校本学生读物——《我是一个兵》和《英雄》,打造“双拥”学习和实践基地——“双拥楼”。积极参加“新征程·新奇迹”2022年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大赛,并斩获小学学段一等奖、初中学段三等奖。开展中小学生“双拥杯•书画三防”书画比赛和教案评比,形成了“双拥杯•书画三防”作品集和优秀教案汇编,引导广大师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三防”和“双拥”教育工作的观念。创新宣传形式,形成了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察》、话剧《金山区第一名共产党员李一鄂的故事》、原创沪剧小品《护塘锄奸记》、舞蹈《红色记忆》、廊下小学《双拥拍手歌》等体现金山元素的宣传作品。参加全国双拥主题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荣获二等奖。累计放映双拥和国防题材电影6388场,观影人次达581360人。开展图书漂流进军营活动,共计借阅书籍5677册。

保障体系在精准构建中强化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重要论述,完成了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五有”建设任务,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工作格局。金山率先提出的服务保障体系“三化”建设和服务站点“星级”创建的有关经验,被《中国退役军人》杂志宣传推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团区委、相关街镇党委政府、思想政治建设重点人员以及烈士遗属送来的3封感谢信和4面锦旗。


微信图片_20221102114239.jpg


强力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全区建成了1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1个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235个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和N个服务点的“1+11+235+N”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并在全市首家召开现场会。全面推进并创新提出“三化”建设和开展服务站“星级”创建,共命名了292家“星级”服务站。扎实推进10家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积极打造5家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联系机制,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555人,思想政治指导员706人,在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做好政策咨询、走访慰问、上门帮扶、就业创业咨询、矛盾化解、信息采集、悬挂光荣牌、社保接续和优待证申领制发等服务性、延伸性工作。持续性开展常态化联系,主动了解并协调解决退役军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2022年,常态化联系27086人次,累计联系退役军人91756人次,实现了联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成了区、街镇(园区)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上线运行了金山区退役军人数据库,建成了智慧服务保障体系、智慧军休和智慧陵园、信息化数字局。

全面提升关爱优抚质量。制定现役军人及家属、残疾军人、退役军人以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5类群体的111项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评定了3名烈士,召开专题协调会帮助烈士遗属解决了住房等实际困难。成功保障了上海市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的首次《烈士光荣证》颁发仪式。有序做好优抚对象身份审核和优抚经费发放。全面完成《残疾军人证》等证件换发工作。抓好《金山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实施细则》的落实,加大对遇到特殊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帮扶关爱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关爱功臣”项目,开展各类活动110场次,上门走访11886人次,提供关爱服务42021人次,急难愁和住院探望195人次。全力以赴做好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本区户籍优待证申办率达100%。

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2020年初,突遇新冠疫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建了105名的区退役军人志愿者突击队,积极参与了G15和S36省际金山道口和各街镇、小区和村(居)的防控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各种险、急、重的防疫任务,充分发挥和展示了退役军人闻令而动、守正赋能、忠诚奉献和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退役军人突击队荣获金山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2022年,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发布了招募令,组织机关干部并招募了749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到社区、养老机构、隔离场所、暖企服务以及外区等驻点支援,组建了金山区退役军人抗疫社区应急志愿服务大队和突击分队,全力投身大上海保卫战,实现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和驻区部队“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