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三次应征终入伍,三代从军续荣光

三代从军,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和情怀。今年春季刚入伍的新战士刘兴宇,接过了祖辈手中的红色火炬,毅然携笔从戎,穿上橄榄绿,成为武警上海总队的一名新兵,赓续了家族流淌三代的红色血脉。爷孙三代接力从军,军人军魂在这个家庭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三代军人之家,聆听他们的军旅故事,品味三代人的赓续传承。

入伍之路,一波三折

刘兴宇从小听着爷爷和父亲的军旅故事长大,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接过祖辈手中的钢枪,续写从军报国的梦想。


入伍前.jpg


图片说明:入伍前刘兴宇和家人合影


2019年,刘兴宇考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9年11月,刚满18岁的他达到了参军年龄,便主动了解入伍政策,带着父辈的期望和满腔热忱准备投身军营,但无奈错过征兵时间。本准备去年春季参军,却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春季征兵计划被取消。去年夏季他早早地报名参军,没想到因体重被拒之门外。


入伍后.jpg


图片说明:入伍后的刘兴宇


心有不甘的他,痛下决心减肥。从2020年9月开始,他每天坚持白天忙着学业与打工,晚上用赚到的钱到健身房做有氧训练、心肺训练,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天一天增加训练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多月的健身减重训练,他的体重从原来的190斤减到了150多斤,达到了合格的体检标准,并于今年春季又一次报名参军,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英雄之家,红色传承 


微信图片_20210419113912.jpg


图片说明:圆圈标注者为爷爷


刘兴宇的爷爷刘长福,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曾服役于河北唐山陆军某部多年。每当回忆起当兵的经历,爷爷总是热泪盈眶:“当兵那段时间真的很幸福,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当兵期间,他各项军事素质过硬,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五好”战士等荣誉。一次在组织新兵手榴弹投掷时,一名新兵投掷失误,眼看手榴弹落在新兵旁边,他立即扑救上去成功避险。退役后,他转入到武装部,依然不忘军人本色,坚持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服务人民,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刘长福接到命令,被部队紧急召回,他连夜赶赴唐山前线报到,要求加入到最前线,到震中位置开展救援。那天下着雨,唐山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满地碎石断瓦,废墟下的死难者惨不忍睹,到处是哀嚎和呼救声。他们来到震中,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尽可能地抢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那时设备简陋,只能用铁锹慢慢地一层层翻动泥石,接近被埋人员时更是小心翼翼地用自已的双手一点点往外扒,许多战士的手和胳膊擦出了道道血痕。那些天,他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搜救,根本无暇休息也不敢休息,许多战友因劳累过度,晕厥在救灾现场。每当讲起这些经历,爷爷总是满眼泪花。

刘兴宇的父亲刘涛,年仅16岁就接过了军旅生涯的接力棒,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了云南宝山陆军边防某部服役,曾担任副班长等职务,部队主要担负边防巡逻任务。

一次在边境巡逻时,班内一名战友突然体力不支,一不小心摔入河中。刘涛见状,立即跳入河中营救,将战友救上岸后,战友已无法行走,腿部和头部满是创伤,他赶紧背着战友就往山下医院跑,完全忘记了山路的艰险崎岖,因送医及时,战友及时脱险。

服役期间,因执行任务出色,刘涛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退役后,他来到当地化纤厂上班,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成为厂里的岗位能手,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奉献精神。

赓续传统,展望未来

在爷爷和父亲的感染感召下,刘兴宇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从军的种子,骨子里更是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血性虎气。初到军营的他,自我要求严格,很快适应了部队的生活。

“我坚信大浪淘沙,淘出的才是金子。我已做好准备,一步一个脚印,用恒心和毅力,圆满完成两个转变的新训目标,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刘兴宇在笔记本的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既是他激励自己的话语,更是他对“父辈们”的承诺。

谈及未来的打算,刘兴宇坦言:“我将刻苦训练,练就过硬本领,努力留在部队好好发展,将祖辈的这种军旅情、家国情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