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这两天,你可曾为烈士流泪?在上海,也有一曲“英雄壮歌”等你去听!

在上海,要想跨越时空近距离“触摸”英雄们那曾滚烫燃烧着的生命和理想,可以走进龙华烈士陵园,去看一看更新的《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陈列》。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652.jpg


动感雕塑彰显着信仰的力量,人影化作的桃花点点是烈士的鲜血,螺钿工艺令历史画面熠熠生辉……让人们循着英雄的足迹回望英雄史诗。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13.jpg


图片说明: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陈列


石破天惊 照亮信仰

迎着龙华烈士纪念馆拾级而上,是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这也是《英雄壮歌》展陈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16.jpg


图片说明:序厅“照亮信仰的殿堂” 


洁白的大理石透着柔和而晶莹的光,迎面是三组雕塑群,分别象征着“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龙华英烈精神。

雕塑人物线条流畅,力量感十足。

随着一声惊雷,天幕影像中乌云密布、红色的闪电在云层的裹挟中时隐时现。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20.jpg


图片说明:红色闪电时隐时现


当《英雄壮歌》被唱响,三组雕像旋转着缓缓向正中移动,龙华英烈精神汇聚成了英雄之光,当红色力量从英雄托举的双手中聚向天空,那光冲破黑暗,换来了象征幸福生活的漫天桃花与万家灯火。

天空一片清朗。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24.jpg


图片说明:天空化为一片清朗

油画再现 英雄群象

“英雄壮歌”展陈中有多幅油画让人印象深刻。

军旅油画家陈坚创作的《战上海》,描绘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场面。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28.jpg


画面上,解放军在拂晓时分进攻上海,在城郊与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守军展开激战,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战胜敌人;同时,解放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大城市免遭战火摧毁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走向刑场》作为“龙华二十四烈士”部分的辅助陈列,具有写实主义艺术风格和特征。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31.jpg


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王少伦。画面描绘了1931年2月7日的寒夜,柔石、殷夫、胡也频、李求实、冯铿等5位左联进步作家与其他19位革命志士(即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的情景。

画面中人物群像与事件环境时空的描绘手法扎实、细腻,气氛深沉而悲壮。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34.jpg


图片说明:《南京路五卅惨案》

螺钿工艺 栩栩如生

曾经,在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出口处,有一幅大型漆雕画屏《松柏常青》让人印象深刻。那是20多年前,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找到扬州漆器二厂(扬州飞天漆器的前身)定制的,象征着烈士精神永存。

2017年,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对陈展及设施进行更新,决定对其中有突出贡献的96名英烈部分进行重新设计,于是再次找到扬州飞天漆器厂,首度尝试以扬州漆器平磨螺钿工艺来展现革命烈士的形象。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37.jpg


图片说明:平磨螺钿工艺创作的烈士形象(左)


以平磨螺钿工艺创作人物形象,对品级要求很高,脸和手都要“顺光”,需要大块贝壳。

为创作好作品,制作部门特地从青岛、大连定制采购加工贝壳,还选用了国外的鲍鱼壳、夜光螺等。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40.jpg


图片说明:展出作品(左)突破平面表现,有了立体感


此外,画作在工艺方面也进行了突破。此前漆器绘画以线描为主,虽形神俱备,但仅能平面表现,没有立体感;而如今展出作品通过光影表现凹凸感,形成立体感。

传统漆器工艺以“红+黑”和暖色调为主,而新作品采用了很多冷色调,每件作品至少应用2到3种颜色。

在全新设计中,画面突出了生活场景,贴近生活,让人感到更亲切。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42.jpg


图片说明:画面(左)突出了生活场景,让人感到亲切


人影幻化 桃花朵朵

移步换景,参观展馆时人们会走过一条长廊,透过巨大的玻璃门,能看到门外草坪上知名的无名烈士墓。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45.jpg


图片说明:透过玻璃门看到的无名烈士墓


这里安葬着271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的忠骨。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性,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这271名烈士的忠骨被合葬在一起,并立碑纪念。

在众多震撼人心的场景中,龙华二十四烈士多媒体雕塑剧场十分特别。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50.jpg


图片说明:龙华二十四烈士多媒体雕塑剧场


烈士群雕和全息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当音乐和朗诵家的旁白响起,现代舞演员为观众演绎英烈们由生而死的感人故事。

一曲终了,那生动的人像、鲜活的生命,化作点点桃花飘去,是他们的鲜血写就的“英雄壮歌”。

烈士献血谱写“英雄壮歌”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753.jpg


尾厅名为“仰望”,通过环幕影片播放英烈和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成果和远景。

在向参观者介绍“仰望”这一名称时,龙华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这样解释:“我们希望全新的《英雄壮歌》展能在每个同胞的心里种下礼赞英雄的种子,唤起心中的英雄精神。时代需要英雄精神,虽说战争时期已过去,但英雄却从未远去。每个时期,上海都有它的英雄儿女!”

记者手记,科技助力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那个风云年代,《英雄壮歌》展中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交互区。

参观者既可以在五卅运动的游行队伍中留下“身影”,亦可以化身地下党潜入敌军内部截取机密资料,体验没有硝烟的战场。


微信图片_20210223112800.jpg


图片说明:多媒体展项《情报游戏坊》


观众可以编密码、破密码、传情报以互动游戏形式加深体验。而借助高科技打造的魔屏,更具有技术先进、容量巨大、表现生动等特点。屏上所有的信息点都可以点开,看上去是一面屏幕墙体,其实际的内容量远远超过一个纪念馆。

上海15085位烈士的英名录、龙华馆藏以及上海重要革命遗址都可以通过魔屏来触摸和阅读。

龙华烈士纪念馆还开拓了“互联网+红色文化”思路——拍摄11集纪录片《龙华的去年今日》,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同时开播;在淘宝平台开设“龙华英雄文化”店铺;采用AR技术推出全国首款情景类闯关游戏《龙潭英雄》,打造线上线下直抵人心的红色文化传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