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忆军旅 | 他曾在海军驻江南造船厂严把审价关

海军驻江南造船厂军事代表室财务军代表的任务可不轻,当年的戴锡章是如何出色完成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聆听戴锡章的亲历故事。

为节省军费严把审价关

作者:戴锡章

黄浦区第二干休所军休干部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602


1979年12月,我奉命从机关调入海军驻江南造船厂军事代表室工作,担任财务军代表。时任该室总代表的孙明理对我说:“小戴啊,你的任务很重,厂里建造的多条舰船,正等着你来审价定价。”

军代表室过去没有专职搞财务和审价核价的工作人员,海军舰船的价格都由工厂报价后,直接报送到上级机关去,其是高是低、合理不合理,谁也说不准。我来到代表室报到后,正值江南造船厂承担“718”工程,建造中的舰艇有“远望一号”测量船及辅助舰船,编号为“J121”船、“J506”船、“J302”船及其它舰船,如海洋打捞救生船、挖泥船、“33”潜艇后续艇。这些舰船都要交付给部队使用。军代表负责监造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方案的论证、图纸的审查、各工艺的检验验收、价格的审定、合同的签订、试验试航等,没有军代表的签字,产品是出不了厂的。要把合格的产品交给部队使用,审定合理的价格让军地双方都能接受,军代表的任务可是不轻啊!

初到江南造船厂军代表室时,我确实感到压力不小,责任重大。江南造船厂是个百年老厂、大厂,拥有一万四五千人、十多个生产车间、十五六个科室,光财务人员就有二十多个。我感觉对审价没有底,担心自己承担不了,心里就像装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从何下手。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612


冷静后,我暗下决心:既然上级领导把我调到代表室担任审价定价工作,我就应该把工作做好,把工厂建造的海军舰船审好价、定好价,为节省军费开支严格把好关。我首先虚心地向技术军代表学习看产品的图纸资料,各工艺的检验、验收参数等知识,再到工厂各车间、科室,到船台、船坞、码头,或登上正在建造的船只,向工人师傅讨教生产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我头脑里对造船的过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印象,加上自己以前学过的审价知识,如船台费、船坞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等如何分摊到军品上来,我心里有了底。

“718”工程当时是原国防科工委下达给江南造船厂的重点任务,也是军代表室检验验收、审价定价、签订合同的重点工作。其中“远望一号”测量船上的武器装备除一部分由国外进口外,其余一大部分是由国内生产,其费用和工厂建造生产所产生的费用都由军代表室负责审核。当时工厂考虑厂方的利益,要价较高。我去审价时,工厂提供的价格资料就有十多抽屉,要想从中查出不合理的开支谈何容易!面对这十多抽屉的资料,我不分昼夜、每天加班加点地查看,有一段时间甚至晚上我就睡在单位的值班室里。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总算把十多抽屉的价格资料审核完毕,从中查出了诸多不合理的报价、计算错误及不应由军方承担的分摊费用等。在代表室领导和有关人员的配合下,经与工厂艰苦地谈判,我们为国防科工委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费用。


微信图片_20200818103614


从1981年到1985年期间,在核查审核“J302”辅助船的遗留补装项目中,我认真核对、仔细计算,找出工厂不合理的装备费开支证据和破绽。一条舰船就如一家大型超市,样样俱全,大到炮、雷达、指挥仪、发动机,小到螺丝螺帽。要把船上的装备费用每样都计算到合理价位,不是易事。我从重点设备、重点项目入手,掌握了报价不合理的证据,在价格谈判中便能胸有成竹、有理有节。由于我事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掌握了工厂费用计算中的不合理之处,掌握了各车间的财务台账,在技术军代表的配合下,使合同谈判有了很成功的进展。最终,工厂同意从607万元的预提费用中退回给军方224万元,为海军装备费节省了不必要的支出。

在“J121”船和“J506”船的二期工程结算中,我逐项核对,节省了装备费100多万元。在053-1舰船的经济合同制定中,我克服种种困难,特别是针对配套设备遍布全国各地这一情况,我光是为其价格问题就发函发信一百多封,从有关配套厂的价格部门和配套厂的军代表室收集了大量的价格资料,为价格谈判、合同签订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海军上级部门给我记了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