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三社”联动探索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社会化新路径

提高健全军休干部养老服务是落实军人退役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徐汇区军休中心发展模式存在专职工作人员少、养老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改革创新实践,把社会化的侧重点放在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三个主体上,探索健全提高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的新路径。

社区联动:为军休干部提供基础养老服务

区军休中心主动与街道社区进行联络,通过与社区共建合作的方式,让许多针对军休干部的养老服务直接在社区层面提供。目前,中心已与多个居委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社区一起为军休干部提供养老服务;组织军休干部参观各街道“邻里汇”“优抚之家”,使其对社区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中心还经常在社区层面组织集体学习,通过听取时政报告、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沟通交流支部成员思想、身体、生活情况。

微信图片编辑_20200714121347

为了让社区成为军休干部社会融入的重要平台,中心协调社区、居委会,为有意愿、有能力、有特长在传统教育、关心下一代等社区建设中发挥余热的军休干部给予积极支持和提供便利,让军休干部在享受社区各类服务的同时,也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老有所为”的平台。

军休中心还与相关社区一起,开展养老结对自助。在军休干部相对集中的长青坊居委会,已经有29对低龄老年志愿者与高龄离退休干部结对,定期上门与军休干部话家常,提供慰藉,以开展有效的养老自助。

社会组织联动: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区军休中心注重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专业养老服务,提高对特殊军休干部的养老质量,并对特定军休干部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在公益社会组织与军休干部需求之间搭建桥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心通过与徐汇区慈善基金会协调,成功邀请徐汇区慈善基金会向特定军休干部提供补助,安慰军休干部积极治疗、安心养病。通过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为军休干部维权,缓解心理压力,目前已成立“法律援助小组”“心理咨询小组”,秉承“维护军休干部合法权益”,以尊重军休干部隐私为宗旨,成立至今累计接待军休干部已达80余人次。

的

社会单位联动:实现资源整合 提高养老服务内容多元化

区军休中心通过向社会单位购买服务,为军休干部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如与刘博士阳光心理工作室开展合作,邀请工作室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军休干部提供每年进行一次心理辅导,以保护军休干部隐私为前提,采取集体疏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传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与区域单位开展共建,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多服务选择。目前,已经与徐汇区中心医院以及金融类区域单位等签订了协议,为军休干部看病住院以及金融理财安全问题提供更多方便和保障。

此外,为实现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中心还与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结为共建对子,为军休干部送去了关怀与祝福;与徐汇区文化宫和徐汇区工人文化体育中心联合搭建平台;与商业组织联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军休服务的定制化水平,为他们的人身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目前,徐汇区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过程中已经将公共服务平台下沉到社区层面,以邻里汇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正在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提供空间,退役军人事务站也在社区层面建立起来。未来,区军休中心将通过与现有平台进行整合,提高军休干部享受养老服务的便捷度,以进一步明确社区军休干部养老平台功能;同时加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将涉及军休干部养老服务的内容逐步外包给拥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形成专业服务力量;注重提高区域单位资源的融合水平,通过开列资源清单,与区域单位互相认领共建项目,发挥彼此核心优势,实现资源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