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吕志斌:一腔情怀续写艺术人生

1.jpg

图片说明:吕志斌

“我是一颗小小火苗,点燃心灵的火焰,点燃身躯的火焰,点燃智慧的火焰,点燃使命的火焰。”这些由浦东新区军休中心陆家嘴干休所军休干部吕志斌创作的诗句,就是他本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与军休文化“结缘”

2006年,吕志斌退休安置在浦东新区军休中心陆家嘴干休所。由于他曾在兰州军区担任过导演,干休所里的军休干部和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吕导”。2010年至2011年,吕导被大家推选为干休所管委会委员,负责文化娱乐方面的工作。在这两年的时间内,吕导用专业能力、艺术特长积极带领干休所的军休干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2009年,浦东新区军休中心在筹备“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演出时,中心领导把节目的排练任务交到了吕导手中,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那段时间,他不仅参与了自己所在干休所的节目构思、创作、排练和表演,而且还到浦东新区其它干休所对多个节目进行具体指导。

2.jpg

后来,吕导受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聘请,担任该院编导专业负责人和教授,业务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在保证学院工作的前提下调整时间、放弃休息,担任了2012年和2013年浦东新区军休中心“八一”庆祝活动的文案、舞台、主持、节目指导等工作,最后呈现的演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担纲大型演出的导演

为了让每年的“八·一”大型文艺汇演都能带给观众新的视觉感受和心灵震撼,吕志斌大胆创新、巧妙构思,先后用军休干部和记者采访的形式代替传统的主持形式,以军休干部向孩子们讲故事的形式串联不同篇章,用情景音舞诗画的表演手法融合多种艺术元素……此外,从前期构思策划到撰写演出文案,从安排落实演员到排练审查节目,从服装、站位、走台到舞美、灯光、音响等,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吕志斌都全心投入,一丝不苟,力求让演出在原来的基础上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丰富多元的展现。

在筹备2015年的“八·一”大型文艺汇演中,为了全面呈现上海军休公益行动的方方面面,吕志斌先后随队前往江西和安徽两所上海军休干部希望小学,深入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基本状况,在脑海中构思演出的形式与内容;仔细翻阅上海军休公益故事集,选取了各具代表性的公益故事,并亲自前往古美、杨浦、浦东、嘉定等多个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进行采访和录制视频;在认真了解了全市军休系统公益行动相关数据和典型事迹的基础上,又构思、策划并创作了演出文案,向全市军休人呈现了一场既具艺术观赏性又充满正能量的公益活动巡礼。

3.jpg

一腔情怀传承匠心

在多年执导上海军休系统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吕志斌见证了上海军休艺术团的成长和蜕变,指导和陪伴着艺术团的每一次进步和跨越,在艺术团成员和军休工作者的心中播撒了匠心相传的种子。
  作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者和引领者,为了让这支队伍逐步走向“在大众文化基础上的专业状态”,吕志斌倾注了情感、付出了心血。构思节目时,他常常把自己代入军休干部观众的角色中,考虑观众更希望看到什么,更能接受什么样的演出,同时,又站在艺术团成员的角度,考虑他们更希望演什么,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又能有哪些突破和进步。演出开始前,他多次与艺术团成员交流和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完善和充实节目。编排时,他又细致地指导大家如何用最饱满的情绪和恰如其分的情感进行演绎,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正是由于充分了解观众需求和团队水平,他总能把一台演出整合到最佳状态,使艺术团不断攀登新的高峰。2016年9月,由他改编并指导的情景诗朗诵《蓝天上的金孔雀》,在民政部举办的“喜迎十九大共筑强军梦——军休干部演讲朗诵大赛”中荣获了三等奖。

正如吕志斌常对青年说的那样,“别总是只看到眼前的苦和累,更要关注这背后所带来的收获和成长”。从年初天寒地冻到“八·一”酷暑炎热,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个排练场。有人问他:“您年龄都那么大了,那么辛苦图什么呢?”他说:“我图的就是让老同志晚年生活快乐,让文化艺术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真正走到他们身边,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样,我的内心也会更充实,晚年生活也会更精彩。”多年来,他在舞台和生活中也曾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也曾面临难以抉择的取舍,但他始终默默地坚守着,他说:“一切都源于绿色军营给予我的责任与力量!”

人物简介

退休前,吕志斌是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在近4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曾执导过《未完成的攀登》《冰山情》《祁连山下》《龙城正月》《女检察官》《5·12汶川不相信眼泪》《玉观音》《公家人》《大人物李德林》等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并撰写过剧本、诗歌、散文、评论等多种文体的作品。退休后的10余年时间里,他孜孜不倦地奉献在上海军休文艺领域,奔走在上海市军休系统“八·一”大型文艺汇演、浦东新区军休中心和陆家嘴干休所的各类演出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