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烈 | 大丈夫以身许国,好男儿志在四方

他秉性刚直,爱憎分明,早在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立下了“大丈夫以身许国,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誓言,并将这两句话用小刀刻在笔筒上,置于案头,作为座右铭。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董亦湘。


微信图片_20210315115848.jpg


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渴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宁可生活艰苦些,却不可不买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书。当时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中译本很少,他就自学英文、俄文,借助词典刻苦钻研外文版马克思列宁著作。

在上海期间,董亦湘经常接触包括陈独秀、邓中夏、俞秀松等人在内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1922年初,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一面孜孜不倦地研究革命理论,一面坚持参加革命实践。

1924年1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上海各界纷纷举行追悼会。董亦湘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告今日追悼列宁者》的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315115900.jpg


图片说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的董亦湘《上海夏令讲学会演讲稿之一——唯物史观》


1925年,董亦湘在上海《民国日报》《对外旬报》《中国青年》等报章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宣传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传播和扩大中共的政治主张和影响,启发了民众反帝反封建的觉悟。同年10月,党组织派董亦湘等人去苏联学习。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王明一伙大搞宗派活动,打击异己,董亦湘和俞秀松等与之开展了激烈的斗争。

微信图片_20210315115903.jpg


图片说明: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推行了一条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董亦湘、俞秀松等人坚决加以抵制,王明便以“反对中央领导”的罪名,再次对董亦湘等人进行诬陷打击。1937年苏联清党时,董亦湘再遭王明陷害,被捕入狱。1939年5月19日,董亦湘含冤而死,年仅43岁。

1984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为董亦湘平反昭雪。1987年,董亦湘被认定为革命烈士。4月,董亦湘家乡建立了一座纪念碑,陈云亲自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