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上海人民与人民海军携手相伴75年共写保卫祖国万里海疆新篇章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有海无防的屈辱,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遭遇的外敌入侵大多来自海上。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强于天下者必强于海,弱于天下者必弱于海,海权是影响大国兴衰沉浮的重要因素。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没有海洋强国,就不会有民族强盛。

  人民海军,在新中国黎明的曙光里诞生。75年峥嵘岁月,75年砥砺奋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艰苦中创业,在战斗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从黄水海军挺进深海大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奋楫扬帆驶入新时代。

 

640 (46).jpg

 

  一座上海城,半部近代史。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掌舵领航下,人民海军紧紧围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宏伟目标,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强海军,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做到“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

  今天的人民海军,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奋勇前进!75年来,上海人民与人民海军携手相伴,见证着人民海军成长。在此期间,陆家嘴建筑群中的上海中心、震旦、白玉兰广场及各区标志性建筑物相继点亮,杨浦区五角场环岛、宝山区国际邮轮码头、黄浦区南京路双拥广场、静安区上海火车站南广场等区域大屏轮播人民海军相关标语口号。

  保卫祖国万里海疆的历史画卷,正在申城续写崭新篇章。

 

640 (47).jpg

 

  薪火相传——绽放青春守护海疆安宁

 

  回望有海无防的百年屈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迫在眉睫。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就在同一天,第三野战军东线渡江战役指挥部,江苏泰州白马庙的小楼中,一场海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正在召开。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诞生了,而这一天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人民海军成立日。

  百折不回、攻坚克难。与新中国同岁的人民海军走过了75个春秋,从小舢板到国产航空母舰,逐步发展成为一支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五大兵种构成,并具有核常兼备双重作战能力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

  上海是我国近代海军发祥地之一,与人民海军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不仅建造了新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见证了人民海军第一支舰艇大队、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组建与成立,还记录了人民海军史上许多开创性的时刻。

  1950年初春的一天清晨,长江口,一艘渔船发现不远处漂来一个从未见过的黑色球状物,涂着黑油漆的光滑球面上,好像有羊犄角样的枝杈。

  船长连忙叫来伙计,准备打捞一探究竟。他们将绳索绑住圆球“犄角”用力往船上拽时,突然一声巨响,十几米高的水柱冲向天空……

  从开年到5月,华东军区海军不断接到船只触雷炸沉的消息。在长江口、圆圆沙等处江面,还捞获数枚被风浪冲断雷索的漂雷,经查证,均为日本造“93”式触发锚雷。

  长江口是万里长江的出海口,是对外贸易的咽喉,素有中国东大门之称。在长江口布雷,阻断长江航道,源自国民党作出的“闭港政策”。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然而,国民党撤退时,封锁大陆海区,切断海上交通和贸易通道,妄图摧毁大陆经济。在长江口南航道一带布下数十枚水雷,长江口遭封,就等于关闭内地通往海外的交通和贸易大门,上海港海运占全国海运运输量的90%,封锁航道不啻于掐断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说:“只能给海军1个月时间,再拖下去,上海就要饿死人啦。”面对这种情况,由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参谋长孙公飞担任大队长的人民海军第一支扫雷舰大队在上海成立。上任后,孙公飞立即到华东军区海校挑选人才,并请苏联专家教授扫雷知识。

  1950年9月24日下午1时许,在张爱萍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周村舰将一个黑乎乎的铁家伙扫出江面,这是新中国成功扫除的第一颗水雷。而后,他们采取歇人不歇船的方式,仅不到1个月,从吴淞口至长江口90公里的浑浊水下的水雷全部扫除,在新中国1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扫雷大队将打通长江口的捷报送往北京。

  当年雷海破障动人心弦的场景,虽已尘封在历史的长卷中,但这支部队至今仍在东海水域守护海疆安宁,一代代海军官兵的青春在申城绽放,留下岁月中最美的印记。

  “‘敌’在某海域投放数枚水雷,命你编队快速出击,立即清除水雷障碍,开辟航道。”前不久,东部战区海军某大队组织舰艇进行跨昼夜反水雷训练,全程精准出击,紧贴连续作战能力保持,突出检验舰员部署协同能力,一场夜间反水雷训练拉开战幕。

  闻令而动,星夜奋战。水下侦察,声纳开机,率先对海底环境进行探测,同步搜索疑似目标……刚进入任务海区,指令随即下达。

  “声呐调整俯仰角至XX度,加强XX目标搜索。”指挥电话中传来数道指令,所有人都在屏住呼吸,等待最新消息。

  “方位XX度、距离XX链探测发现可疑目标。”“探测声呐注意跟踪目标,引导识别声呐进行目标比对。”舱室内,口令声此起彼伏……声呐战位发现可疑回波,经过综合研判确定目标后,舰员们顿时精神振奋。编队指挥所随即下达清除水雷命令,舰艇迅即转入猎雷作业。

  只见,作战部门组织投放灭雷具,官兵们投入到甲板作业中。猎雷兵小心翼翼托举灭雷具,配合使用液压折臂将其吊投放入水,随即,10余名官兵沿舰舷一字排开,接力释放灭雷具脐带电缆。

  出航即是出征,雷场即是战场。“夜间进行猎雷作业,风险性极高,新兵老兵,上了战位就是战斗员,必须完成指挥员下达的作战指令。”入伍20余年且有着丰富的海上猎雷经验的谭爱锋说道,只见,他双手握着最前端的脐带电缆,舰员们互相紧密配合。

  作战指挥室内异常安静,顶流前进……在声呐战位引导下,猎雷兵操控灭雷具缓缓逼近目标。

  “确认目标,投弹!”接到指令,伴随着一声闷响,舰艇出现明显震感,该目标被消灭在幽暗的海水中。

 

640 (48).jpg

 

  共筑梦想——“沪通”读书会上的青春对话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海洋观,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天下观,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我们的时代观。

  走进军营,畅谈青春梦想。登上讲台,共话使命担当。交流分享,浸润经典书香。2023年5月16日,东部战区海军某通信站第九期“沪通”读书会,华东理工大学师生相聚军营,8名军地青年摊开书籍,分享精神食粮,同心共筑强军梦想。

  读书分享会上,一曲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开启“情景式”“沉浸式”阅读体验,书香溢满整个活动现场,“我相信,只要翻开书细细品读,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大学生士兵曾极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平凡的世界》时发言,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力前行,才能在一次次磨砺中不断成长,走出更加精彩的光辉之旅。

  “如今,我们是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我们有理想、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有青春、我们风华正茂。”听过曾极的精彩分享,曾经服役于新疆某部,来自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马悦好感同身受,“重返大学校园,回首军旅生活,青春岁月留下太多回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她将《礼记》里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分享给大家,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并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失去光泽,反而历久弥新。

  风华正茂、青春激昂,正是一个人最富有激情和活力、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下面,播放一段电影短片,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书目名字——《觉醒年代》。”张洪说道,“在一次抢修中断的光缆时,排长二话不说,跳进了臭气熏天的污水井里展开工作。布放网线时,班长钻进了拥挤狭小的天花板里,我们的年代有着我们别样的青春。”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曾经服役于火箭军某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李俊奇深有感触地说,退伍复学后,我深知自己的人生奋斗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退伍不褪色再创新辉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站方芩昕分享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本书有对135个典故追根溯源,还有对其现实意义的解读。

  “我们家三代从军,可以说,部队正直、实干、勇敢的环境对我有很深的影响,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闹钟还是起床号声。”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李承霖分享着自己的过往,曾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进行支教扶贫工作,屏幕上的照片和数字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方寸屏幕、三尺机台,扎根台站、分秒不断,“忠诚、严谨、奉献、笃行”的通信站精神,在一代代信号兵中接续传承。若不能操舰犁海、驾机翱翔,那么就做一双警惕的眼睛,守望保卫祖国海天。某信号台李望深情讲述通信兵的使命担当。

  “科研的成果是一时的,而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叶方圆,声情并茂地细致介绍专业领域的科研创新。

  一个个动人故事、一次次精彩讲述,一段段激情发言,赢得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还设置现场提问环节,台上与场下深度交流,活动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散去,这场特别的青春对话,碰撞出奋斗的共鸣,“协”手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据了解,该站借助军地教育区域协作,依托驻地红色资源优势,通过读书分享、现场教学、交流借鉴等形式打造教育新模式,把书中内容通过“情景式”呈现。“读书会,期期有亮点,次次不相同。为军地青年搭建平台,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担主角,在互动交流中增才干,把在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的营养,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动力之源。”该站领导介绍,他们先后组织官兵走进一大会址砥砺初心、瞻仰烈士故居追思先辈、感悟家乡变化续写时代篇章、高校军营展开青春对话,一堂堂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会扑面而来,书香溢满军营与校园。

 

  大医精诚——生命至上化作无疆大爱

 

  军民鱼水情,义诊送健康。海军军医大学廖万清院士问诊台前聚集起慕名而来的市民,廖院士热情细致地为大家解疑释惑,科普换季时皮肤病防治的特点。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咨询了几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后高兴地说:“平时这些大专家的号都一号难求,今天一下就能咨询好几位教授,真是太好了。”这是海军军医大学组织专家教授定期进行“新时代南京路上好军医”义诊的一幕。

  一句句热情地询问,一声声关切地嘱咐,专家团队们认真倾听闻询而来的官兵和市民的医疗需求,讲解检查报告,告知用药事项,提出医疗建议。整个义诊现场市民络绎不绝,有在朋友圈里看到公众号信息结伴而来的,也有在长征医院就诊的老患者。

  护理团队为市民提供老年病、慢性病等预防、护理、康复知识,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专业的医疗知识,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测算BMI指数,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前来接受义诊的,还有在第905医院联合病区就诊的患者刘阿姨,年逾古稀的她说:“平时到长征医院看病虽然不算很远,但是我们长期需要随访,年纪大了还是会感到吃力。现在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直接找长征医院专家看病,特别方便,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举办。”

  “医生啊,自从‘阳过’之后,我就总是断断续续咳嗽,这是怎么回事啊?”2023年2月15日,在上海开往重庆北的D956次列车上,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的4名专家,在餐车内临时搭起一座特殊的“健康诊室”,为旅客开展健康义诊服务。他们分别对列车上旅客提出的“节后换季呼吸道”“眼耳鼻喉健康”等各类健康咨询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细致耐心解答及诊疗指导,为100多位旅客开展了免费的健康查体。为帮助新冠病毒感染“阳康”人员康复,感染科专家还在车厢内组织了“阳”过后的生活方式指导讲座。

  这样的义诊活动已经举办了上百场。从去年开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动联系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达成长期开展列车义诊活动的共识,后续将常态化地在铁路上海站、上海与周边城市列车上推出更多医疗服务行动,以实际行动擦亮“新时代南京路上好军医”名片。

  医者仁心,只要人民需要,他们将义无反顾救死扶伤,他们既有军人忠诚的使命担当,也有医生慈心济世的崇高医德。

  前不久发生的感人一幕,在市民间传唱。在一次餐厅就餐时,工作人员下肢静脉曲张破裂,现场血流不止。慌乱时刻,海军军医大学麻醉系主任邹最教授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事发时正值“五一”小长假,邹最休假外出,在一家地方餐厅就餐时,看到餐厅的地上满地的红色液体,发现一名餐厅员工满脸痛苦,一瘸一拐地向屋外走去,裤管中有鲜血喷涌而出,邹教授才意识到这个员工遇上了突发危险。

  “不用害怕,我是急救医生!”出于职业本能,邹教授立刻上前查看情况,他一边安抚患者不要慌乱,一边找准出血点为患者进行按压止血。

  他让餐厅人员迅速找来急救包。邹教授先用纱布压住出血处,又拿出方巾压迫纱布并缠绕打结,确认无血液外溢、包扎牢固后,触摸患者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脉搏检查心率120次/分钟以上。

  随后,邹教授为患者进行初步诊断,患者曹先生自诉经常感到头晕、乏力。邹最教授现场为他初步诊断为:左腿静脉曲张破裂,中度失血性休克,失血量累计800—1000ml。邹教授扶着患者让他喝了500ml以上的糖盐水,帮助补充血容量。约15分钟后,患者曹先生面色及意识状态逐渐恢复正常。

  为确保曹先生能得到完善治疗,邹教授一直在现场陪伴安抚患者,直至安全送上救护车后才默默离去。由于邹教授的快速施救、处置及时,患者曹先生住院后病情已转危为安。回想当时情况,曹先生仍心有余悸,当时因为看到腿上的血液不断喷涌,极度慌乱全身已经瘫软,是邹教授为他迅速止血,同时也让他冷静下来。当晚,接到患者家人的感谢电话时,邹最教授表示:“作为一名人民军医,危机时刻必须为群众站出来!”

  作为一名军医,邹教授曾参加过包括援鄂抗疫等多次重大任务,在岛礁卫勤保障期间曾成功救治了南海渔民失血性休克(3500ml)等多名重危患者;作为一名麻醉医生,经常面对重症患者大出血、休克、心跳突停等紧急情况,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置并呵护患者生命安全,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640 (49).jpg

 

  浓浓双拥情——军民鱼水情比东海深

 

  如今,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广大海军官兵置身其中,受益于国际化大都市所折射的现代理念和先进文化,也倍感驻地拥军为兵的温暖。官兵们真诚地把驻地当成第二故乡,积极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世博会、亚信峰会、进博会等大型活动期间,驻沪海军官兵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要求,和兄弟部队一起圆满完成了海上巡逻警戒、重要水域水下探摸、防核化恐怖袭击等安保任务。

  “横沙岛上一名老人病情危重,请求你船帮助紧急转运病员。”2023年5月17日9时40分,东部战区海军某大队东拖858船正在长江口海域组织海上训练时,突然收到上海市崇明海事局电台求助信号,葛鹏飞立即向上级汇报奔赴事发岛屿,成功转运病危老人。

  当天,横沙岛上一名87岁的老人突发脑梗,处于昏迷状态,岛上无相关医疗资源,急需出岛就医。而当天恰逢大风浪天气,地方轮渡全部停航,病人无法下岛。家属眼看老人状况越来越差,却束手无策、焦急万分,只能向政府求助。

  群众生命大于天!学过急救知识的葛鹏飞知道,脑梗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急救“黄金4小时”之说,若不及时施救,轻则瘫痪,重则危及生命。他没有丝毫犹豫,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下达紧急备航命令,做好出动准备。

  很快,上级批复下达。东拖858船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方案,第一时间明确分工、做好随船救治准备,并与病人家属及随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了解病人状态,安抚家属情绪。

  生命攸关,刻不容缓!5分钟后,东拖858船便抵达横沙岛码头,官兵紧张作业密切协同,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最大程度缩短船舶离靠泊时间,接上老人赶赴长兴岛码头。该勤务船大队机关也在第一时间对接地方医院和码头管理单位,协调转运救护车和专业医护人员在码头做好准备。

  转运上船后,老人被安排在布置妥善的舱室,卫生员王益民争分夺秒地联系医生掌握老人相关情况,让老人时刻保持稳定的心率和血压,并视情采取相关医疗措施。东拖858船开足马力,全速向指定码头前进。上午10时,仅用时20分钟,东拖858船便稳稳靠泊长兴岛码头,为急需救治的老人在大海上搭起“生命之舟”。

  不敢有丝毫耽搁,官兵们齐心协力用担架将老人抬上已准备就绪的救护车。随船同行的老人家属眼含热泪,激动地握住现场官兵的手:“感谢人民海军,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家人,你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比东海深。“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没有哪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哪一种力量,比军民团结更强大。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上海大力弘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服务驻沪海军练兵备战,支持部队改革建设,持续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强化拥军服务,解除驻沪海军官兵后顾之忧,新出台《上海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上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深化“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拥军优属专项活动,着力解决驻沪海军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全力当好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的“保障部”。

  发挥双拥工作的优势作用,为驻沪海军官兵开展心理、法律、文化、技能培训等服务,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近年来,协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专家走进部队营区,开展心理服务进军营活动,提供团体心理咨询讲座、个体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授课,为海军官兵提供心理健康评估5000余人次。开展法律拥军,向驻沪海军部队赠送录制军人法律课堂之《兵役法》视频课程光盘3300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视频课程光盘230盘,赠送制作《士兵权益保护手册81问》17500份、《军人权益保护知识问答》3000册。开展文化拥军,组织专业师资力量为驻沪海军部队军乐队、舞龙舞狮队、摄影摄像队等进行授课辅导,培养文艺骨干。2021年至2023年,共计开展13个文体培训项目,提供培训指导约2200课时,参与驻沪海军官兵约13000人次。开展“情暖边海防”老兵第二故乡行活动,组织即将退役的海军老兵参加“看上海”活动,为他们送上关心关爱。

  申城涌现浓浓双拥情,军地协作同频共振,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奏响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赞歌。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上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特约刊登

 

 

640 (50).jpg

640 (51).jpg